2024年关于全市质量强市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2024年以来,x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质量强市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夯实质量基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激情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x精彩篇章。
一、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制造业质量提升,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建设省市示范智能车间和工厂,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500个以上,新增智能工厂(车间)35家,诊断服务200家企业。加强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新增A级质量信用企业35家以上,培育企业争创AA级及AAA级质量信用等级。推荐培育制造业质量管理标杆,发挥标杆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推动工程建设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建设工程质量提升,督促施工企业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争先创优,加强创建优质工程、省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工法管理,强化过程创建和验收环节质量把控。积极创建部省市级“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按计划组织开展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水利建设质量提升行动,提升省重点水利工程质量评定优良率。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两业”融合创新集群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进一步整合创新要素,优化功能配置,争创一批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做好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年度复核及新增认定工作。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两业”融合标杆引领典型和创新集群,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立足生产性服务业九大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价值高的领军企业,做好领军企业和技术先进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复核奖励及申报认定工作,积极推荐企业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
二、增强企业质量发展能力。激发质量创新活力,推进实施“质量赋能伙伴计划”,新增质量创新联合体1个,开展行业质量比对和质量共性问题攻关。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需要,重点聚焦省、市重点产业链,推动标准规范对接、质量品牌共建。遴选瞪羚企业35家左右、认定独角兽培育企业15家左右,有效高企数达到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数达1300家。加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力度,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家,实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力争实施1个省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实施省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打造高价值区域品牌,贯彻落实《“x制造”品牌认证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4年)》,围绕我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端日用消费品,持续开展“x制造”品牌认证,其中终端产品比例不低于70%。围绕我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内的骨干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秀企业,加强“x精品”品牌培育,争取在农业、服务业及建筑工程领域实现新突破。建立质量标杆持续激励机制,持续推进x省省长质量奖、x市市长质量奖及x市质量奖的梯次培育工作。深化品牌产品推广,深入落实《深化“x制造”品牌认证企业产品推广工作的若干措施》,组织企业参与510中国品牌日、国际精英创业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苏作馆、五五购物节、双12x购物节、传媒之夜、创赢未来等各类线上线下平台活动,对“x制造”“x精品”品牌认证企业产品进行专项推介或展示。开展“x制造”“x精品”品牌认证工作宣传,更大力度提升品牌的认可度。发挥质量基础建设支撑作用,发挥x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作用,加强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的标准化支撑,探索建立中德标准化协作交流中心。针对企业质量短板和弱项,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企业质量提升专项活动。培育特色鲜明、质量可靠、效益良好的产业集聚区。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服务“双碳”行动,绿色产品认证证书数年新增5张以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年新增6张以上,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年新增3张以上。鼓励有条件的认证机构积极申报绿色产品认证资质。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增加绿色建材产品供给,推动建材工业与建筑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加强质量人才培养,全力打响“人到x才有为,才聚x更幸福”工作品牌,大力实施“娄东工匠”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健全全链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开展“项目制培训”,锻造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活动,鼓励职工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组织参加质量提升微创新成果竞赛。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力争全市85%规模以上企业、60%中小微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完善基础培训、提高培训培养机制,组织开展线上线下首席质量官培训班。
三、提升质量治理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有效发挥全市公平竞争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完善依法监管的机制,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链条,提高部门协同合力。密切关注平台经济领域竞争状况和平台企业竞争行为,高水平建设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示范点。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推进开办便利店“一件事”,提升企业办事集成度。推行外资企业“休眠”制度。做实做优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工作,拓宽承诺商家覆盖面,注重承诺签约商户质量,建立不守信商户淘汰机制,督促商户履行主体责任、兑现服务承诺。优化无理由退货平台功能,推广实施放心消费服务标准,推行商户信用公示,为消费者提供权威客观动态的放心消费指引,不断提升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工作品质,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夯实安全基础,牢牢守住疫情防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等领域的安全底线。加强进口冷链物资管理。督导零售药店严格落实对购买四类药品人员实名登记报告制度。开展活禽和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监管。做好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跟踪评价。推动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持续推进食用农产品“两证一网”工程。开展全市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春秋季两轮全覆盖检查。组织实施《x市电梯安全条例》,推动特种设备监管制度规范化建设。紧盯涉危化品压力管道、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环节等重大风险源头,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特种设备事故起数和亡人数持续下降。围绕民生保障、环境保护、舆情关注等重点领域,开展产品质量统筹抽检,保障人民群众吃得安心、用得放心。针对汽车类、儿童用品类、家用燃气器具类等重点领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查处无证出厂销售行为,充分发挥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保安全、守底线”的作用。开展工业产品获证企业监管。配合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工作。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围绕打击侵权假冒犯罪,紧密结合“昆仑2024”专项行动,侦破一批大案要案,打掉一批犯罪团伙,斩断一批犯罪链条。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曝光一批典型案件,着力化解和防范市场风险,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建立处置重大食品、药品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执法联动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和重点质量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产品等方面合法权益。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落实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开展库存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加强粮食质量监测,做好两季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责任部门: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各区镇)
四、增进人民质量福祉。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重要农产品有效保供能力,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引导并支持企业培育、创建、整合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0%,累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达2个,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化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持续推进智慧菜篮子工程,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拓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智慧物流快线建设,构建“县—镇—村”三级快递物流网络,实现1小时到货。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深化“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标志性景点,组织实施公益性小剧场“三百计划”“最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培育计划,打造“10分钟文化圈”2.0版。开展旅行社、导游、星级饭店等各类线上线下的业务培训。开展不少于2次的服务质量提升指导,积极引导文旅行业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文旅企业的质量竞争力。培育1~2个高质量文旅融合项目。积极引导文旅行业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文旅企业的质量竞争力。深入开展文旅行业监管,妥善处理各类投诉事项。继续推进文化产品品质认证,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医疗资源补缺补短,稳步推进三级三甲医院建设,加快娄江新城医院(瑞金医院x分院)项目进度。不断强化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6家。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力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70%以上,全市综合性医院、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成率不低于90%。大力提高三级医疗机构住院病案首页合格率。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鼓励支持邻里中心等本地社区商业企业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持续打造“夜太美”品牌。全面推进轨道、公交两网融合,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5条,客运班线定制化率达到50%。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新增300张养老机构床位,新建5家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提档升级5家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实施10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贯彻落实教育“双减”政策,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减轻家长负担,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全市新增或改造绿地10.9万平方米(口袋公园5个),完成全市营造林400亩,新建省级绿美村庄1个。
五、营造浓厚质量氛围。开展质量方针政策宣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宣贯即将出台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将质量发展课程纳入党校培训内容。紧扣企业质量需求,组织开展“多对一”多部门质量政策宣讲进企业服务系列活动。充分利用“中国品牌日”“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世界认可日”等重要质量工作节点,全方位、多角度深入传播质量知识。精心部署“质量月”系列活动,加大质量工作宣传力度,讲好x质量故事,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着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推进质量文化阵地载体建设,加强质量文化宣传载体建设,打造质量标杆学习基地,组织开展质量标杆企业游学活动。开展质量“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向社会宣传质量安全知识,提升消费者质量意识。
六、加快融入长三角质量发展。促进区域产业质量提升联动,推进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第一批)建设工作,积极参与生物医药行业、新能源汽车、高端纺织产业、机动车检测等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项目,密切配合、主动对接,推动相关产业或产品的龙头骨干企业、质量标杆企业,带动区域中小企业、供应链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质量提升。
七、强化质量统筹推进。完善质量强市工作机制,组织召开质量强市工作会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联络员会议,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探索设立区镇质量发展委员会。进一步完善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汇总上报质量发展工作动态,增强区镇、部门沟通交流。强化监督,督促各级各类质量工作奖补资金拨付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成员单位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信息报送,各成员单位每月上报工作动态不少于1条。做好质量工作考核,紧扣x市质量工作考核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属地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提升质量工作考核成效。根据本工作要点,分解落实本单位质量强市目标指标和主要任务,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确保年度目标顺利实现。
下一步,x市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市党委政府对质量工作的新要求,全面落实第二届x省质量大会精神和《x市“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产业质量优势、实现高效能质量治理,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