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

【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分享 174235

分享

  去年,省委、省政府制定的“1+17”精准扶贫方案,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关联度强,是全省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方案下发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聚焦方案落地生根,上下联动、左右齐动,积极作为、有效履职,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近期对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汇报如下:

  一、加强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的意义

  加强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家庭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举措,是实现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有效抓手,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和有效转移,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从而达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提升和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的不断加快,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需求多元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培训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将日益凸现。

  二、当前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社会各界认识有偏差。社会各界还没有真正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普遍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不少人仍存有“普通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低水平的教育、临时性教育”的偏见。二是职能部门重视不够。有的职能部门对开展精准扶贫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没有把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放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高度来抓好落实。有的在开展培训项目时,“完任务”思想严重,缺乏全局观念和为群众服务的政治意识。三是劳动力参与意识不强。当前的劳动力培训工作还处于“要我培训”阶段,相当一部分群众抱着无意义、不愿意、无所谓态度。劳动力的教育需求不如预期的大,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培训内容不对口。当前的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和劳动者的就业愿望衔接不够,很多职能部门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没有对劳动者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劳动者缺少什么技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掌握不够,导致确定的培训项目不能完全适应劳动者的需求。第二,培训层次不高。目前,大多数劳动力培训还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停留在引导性培训和短期培训的基础上,对劳动者的技能提高有限,导致培训的劳动力在劳务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多是从事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岗位不固定、收入不高,降低了劳务输转的成功率。第三,培训动力不足。大多数群众认为即使参加了培训,拿到了证书,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靠自己创业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培训机构力量薄弱。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主要依托各级职业技术学校,但受政策、资金投入等多种因素影响,一方面,多数职业技术学校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学方式落后,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特别是一些技能性的培训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大多数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进校任教,缺乏丰富实践经验。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但这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县区许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都是从普通教育岗位、与职教专业相近的教师中选拔调入的,这一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教学难点和专业认知理解不是很到位,无法适应当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

  (三)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当前在职业技能培训中普遍存在集中讲理论多,实际操作少;灌输式讲课多,现场指导、观摩少;引导性培训内容多,针对性培训内容少,实效性差的问题;有的培训班还存在走过场、搞形式、完任务的现象,没有真正实现以需定培,定向培训。同时,由于培训教师本身专业性就不够强,其教学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解决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所带来的培训与实际不符的现实问题。

  (四)农村职业学校定位不准。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仅局限于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而忽视第三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培养途径上,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要求仅限于“必需”或“够用”;在技能要求上,仅限于一技之长;在推荐择业中,仅满足于找到工作,从而形成了学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短期行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后劲,也不利于终身教育的实现。更有一些用人单位,“学历第一”的观念根深蒂固,明明是中职毕业生完全能够胜任的工作,却一定要招收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生源不是十分稳定。

  三、加强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的意见建议

  (一)建议加大宣传引导,解决群众培训意识不强的问题。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站、报纸等媒体,通过典型引领、现身说法、算账对比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动力培训的重要意义,宣传一些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贡献,宣传一些参加技能培训的优秀务工人员的先进事迹,提高全社会对劳动力培训的认识。要通过全面实施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在所有单位用工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凡是属于国家和省上规定的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工种),必须坚持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的,用人单位必须优先录用已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通过舆论导向和制度约束,大力弘扬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新观念,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从“要我培训”转化为“我要培训”。

  (二)建议加强市场调研,解决劳动力培训后就业渠道不畅的问题。劳动力培训后就业率高低是衡量培训工作成败的主要标准。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前瞻性预测分析,及时、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为培训提供可靠的基础性信息。其次,指导各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培训专业,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学制,根据培训对象因材施教,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方法,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设立一些针对性强、市场需要的培训项目,进而提高培训参与率和就业率。第三,要加强校企合作,引导用工企业充分认识提高职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进而像注重技术革新一样重视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自身条件不具备的可委托职业培训部门代为培训,从而扩大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委托培训等多种培训就业相联系的形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培训效果和最终就业率。第四,要着力打造培训品牌。各级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要树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制定培训规划,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按需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走先培训后输转的路子,促进劳务转移的良性循环。第五,要做好后续服务。在推介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要维护好劳动者的权益,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同时注重跟踪服务,抓好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服务。

  (三)建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解决职教培训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习***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为此,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扶贫、抓后劲、抓未来的理念,把职业教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培育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一要强化统筹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对全省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重点办好经评估认定的国家和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及高职院校,指导各类职业院校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对专业设置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毕业生就业率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明显的院校集中力量予以重点扶持。二要解决突出问题。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多头办学、管理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逐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扩大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减少政府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三要优化专业结构。着眼服务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一步加强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以及草食畜牧业、农林规模化种植等领域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四要发挥职教集团优势。目前,全省已成立了10多个职教集团,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职教集团的支持力度,鼓励它们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整合职教资源,探索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地域和空间优势互补,探索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本运作模式;通过实施师资和专业优势互补,支持带动农村地区职业学校,达到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扩大办学规模和效果,从而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的成功路径,进而带来聚变效应。

  (四)建议不断创新培训形式,解决培训形式单一的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因此,建议各级人社部门加强与大中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沟通衔接,建立协作关系,加大合作力度。可以由政府补贴一定比例的工资,通过在企业开展以岗代训、跟班培训、导师带徒培训等方式,培训输转一批初中级人才,努力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要不断创新灵活有效的培训制度,让劳动者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允许跨县市、或者到省内具有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凭培训中心的有效发票和培训合格证书到户籍所在地人社部门报销相应培训费用。同时,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家庭负担偏重的实际,可以将培训阵地前移,以村或组为单位,组织农技人员上门服务,深入田间地头,以农作物栽培、畜牧养殖、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农机维修等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式培训,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

  (五)建议抢抓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机遇,解决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带动力不足的问题。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贫困村脱贫致富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激活本村经济的“催化剂”、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器”、拉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火车头”。近日,国务院扶贫办出台了《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工作方案》,并在张掖市召开了推进会议,建议扶贫部门抢抓这一大好机遇,按照方案时限要求,尽快研究出台省级实施方案,确定工作标准,分解目标任务,加大扶持力度,做好政策的落地实施工作。工作中,要按照精准选人、精准培训、精准辅导、精准跟踪服务的原则,认真做好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的组织谋划工作,做到有安排、有部署、有示范、有监督,建立完善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带动体制机制。特别是要根据各地实际,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指导创业致富带头人选好选准创业项目,组织创业致富带头人通过土地流转、到户扶贫资金或贴息贷款入股、安排就业、提供生产条件、收购产品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平等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双方的参与积极性,多渠道带动扶贫对象增加收入,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六)建议积极加强部门联动,解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当前,我省劳动力培训主要依托各级职业技术学校,建议人社部门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衔接,督促教育部门加快推进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_〕19号)落实工作,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管理,最大限度的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优势,把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为岗位技能要求较高,培训时间较长的培训项目的培训基地。同时,加强与农牧、扶贫、妇联等单位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统筹使用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再就业培训、雨露计划、“两后生”学历教育等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七)建议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解决培训资金缺乏的问题。当前,全省精准扶贫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专项资金,从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发展趋势和全省贫困人口基数大的现状来看,光有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形成培训资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政府仍然是投入主体,同时劳动者作为培训的主体,通过培训,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增强了创收增收的能力,其自身的劳动力资本升值,理应承担一部分费用;作为用人单位的受益企业,使用培训后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创造了更多的利润和财富,责无旁贷地应该分担培训投入。因此,建议采取有效的政策导向,完善政府为主体,企业、劳动者个人合理分担,多元投入的培训投入机制。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上一篇:大学生实习报告总结及个人收获

下一篇:2023年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