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5篇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2024年全国“两会”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篇一
同志们:
今年的“两会”是在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对全国上下各领域向前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当前,学习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是首要的政治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以深刻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实质为核心,紧密联系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重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努力使学习贯彻活动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一、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要在发展思路上与中央和省市保持高度一致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特殊时期我国下一步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政策,“两会”还审议了《民法典(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等重要议题。落实今年的“两会”精神,对于我们xx区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在发展战略上认真落实中央的部署,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走工业化道路,切实把以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作为加快城乡统筹进程的切入点,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在工作布局上,就是把xx和xx的同城化发展和经济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平台,在平台内加快xx基地、省级建材化工产业园区、xx开发区这三个xxx建设,进一步整合全区的资源、产业和土地等要素优势,提高自身承载发展的能力。在具体推进上,就是要把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核心抓项目这一工作理念作为城乡统筹的支撑点,围绕并联发展、整体推进,全力营造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在确保经济增长、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要确立更高的目标,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要必保达到x%以上,财政收入增幅必保达到x%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幅必保达到x%以上,为实现“十四五”新开局、新增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要在发展举措上准确把握重点任务
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国家要拿出2万亿元发展经济,尤其强调,这些资金直达基层,这是有利于我区发展的重大利好,需需要我们牢牢把握,积极争取。一是要用项目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全区上下共同抓项目的强烈意识,把已经具备基础条件的新区、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物流产业园区和能源产业园区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五个增长极,举全区之力向五个增长极内引进项目,打造项目建设隆起的高地。要抓住“两会”召开后加快发展的各种有利机遇,准确把握国家的政策引导方向和大企业的投资走向,全力做好全区项目的包装和推介工作,有针对性的办好xx对接会、xx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不断加大全区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要从根本上优化全区的项目引进环境,以开发区为平台,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工资奖励、土地收储和融资平台等方面的体制和机制,建立项目直通车和绿色通道,打造一流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二是要全力做强支撑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扶持食品、建材和现代物流三大优势产业发展,对三大优势产业内的龙头企业给予特殊的倾斜,提高企业的产能和效益,加快培育具有全区特色的名牌产品。要加大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一些需要异地改造的老企业,按照“退城、出村、进区”政策,集中向“三大产业园区”和“五个增长极”内摆放,逐步形成群体优势。三是要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强化民生为先的理念,认真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抓好衣、食、住、行、乐等民生实事,广泛开展帮扶弱势群体和送温暖活动,使广大群众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三、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要在发展保障上不断加强政府履职能力建设
作为区级层面加强政府履职能力建设,关键是要增强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增强执政能力。从全区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对新形势、新任务研判,有效应对和破解疑难问题,尤其要敢于抓落实、能够抓落实、善于抓落实,确保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落实到基层。二是要增强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增强稳定意识,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尽职尽责,守土有责,全力做好社会维稳和防范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要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立足抓早抓小,把工作想在前面,做在前头,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疏导和化解工作。要加强对关键部位的管控,维护好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校园校车安全和消防安全,坚决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三是要增强自身建设能力。在思想上吃透全国“两会”精神,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在作风上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认真做到“一岗六责”,即工作分管到哪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改善、信访稳定、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六项工作就要抓到哪里,尤其要密切联系群众,在作风上做到“四下”,即“工作重心下移、身子下沉、服务下基层、解决问题下一线”;在班子建设上以维护班子团结为核心,倍加珍惜全区业已形成的团结和谐的政治氛围,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各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按照“清正、清廉、清明”的要求,严格规范各级干部的从政行为,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024年全国“两会”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篇二
今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细心的人发现,这份“疫情背景下的特殊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只有万字出头;报告内容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不仅回顾了2024年的工作,还报告了今年以来抗击疫情、经济运行等工作。
尽管报告篇幅较短,但全是干货、实货,最大限度彰显了务实、体现了实干。正如许多网友共同的心声:“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对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有网友疑惑,不设具体目标,怎么做目标管理、预期管理?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确如所言,从外部风险来看,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较大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来看,内外需求下降导致经济循环受阻,行业企业运行困难较多,社会民生领域面临较大挑战。在不确定性加大、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确立一个目标并不具备指导意义,反而会影响宏观政策的精准度、灵活度。
不对经济增长目标作量化要求,是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重要决定,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样做,有利于针对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困难、问题,将工作重心放在抓“六稳”促“六保”任务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 “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同时需要明确的是,不提经济增速量化指标,并不意味着不要经济增长,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作为支撑。
尽管不设定GDP增长目标,但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我们看到,无论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还是推出“抗疫特别国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或是“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坚决兜牢基本民生的底线,努力办好群众关切的事情,是政府工作报告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这样厚重的民生底色,给予百姓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利于凝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与定力。
当然,实现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等目标并不容易。尽管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是“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对此,我们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总体部署,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向创新驱动要活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全国两会时刻,每一声“嘀嗒”都凝聚着智慧与力量。在代表委员的智慧激荡中,我们要坚定信心,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抓住“陡峭轻寒春已回”的势头,把握“危中有机天地宽”的机遇,就能努力完成党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2024年全国“两会”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篇三
迎着胜利的曙光,承载人民的期盼,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5月22日在北京开幕。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人大会议将为之贡献怎样的智慧和力量,备受瞩目。
回望过去的2024年,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今年以来,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靠着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中国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疫情防控斗争的生动实践,成为中国人民愈发万众一心、中华民族愈发蓬勃健强的一次伟力凝聚。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全国两会拉开帷幕,体现出战胜疫情风险冲击、克服经济社会发展艰难险阻的信心决心,传递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强烈信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召开,对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动员全国人民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冲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征程上,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必能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特殊节点呼唤特别担当。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双胜利,需要凝聚共识,需要群策群力,需要拍板定调。今年的人大会议会期有所缩短,但大会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会缩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使命任务更加突显。以民主、团结、求实、奋进为基调,本次人大会议将把党的主张、人民的期盼上升为国家意志,细化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路线图,积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磅礴力量,为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就是力量。精诚团结、坚定信心,是履险如夷、成就伟业的重要保障。我们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病毒传播,之所以能在极端困难下有效防范经济停摆、社会失序等风险,靠的正是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一盘棋协作,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和考验。但不论前途是晴是雨,只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团结,维护好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攻克,没有什么胜利不可夺取。从全面小康到民族复兴,需要把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在人民民主的旗帜下,为缔造伟业万众一心加油干。
时间的价值,勇于追梦、敢于奋斗的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2024年是遭遇疫情冲击、形势格外严峻、发展极端艰难的一年,但也会是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实现更大发展奇迹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坚实一步。
2024年全国“两会”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篇四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精心组织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推动双向发力更加富有成效”“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四个方面,对过去一年来全国政协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这样一份亮眼的工作成绩单,体现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本色担当,也是对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成效的直接检验。
回顾2024年,这是人民政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去年9月20日,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这在党的历史上、人民政协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工作主线,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这为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把航定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其一就是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过去一年来,全国政协把学习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各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召开理论研究会,面向各级政协开展专题宣讲。对标会议要求,就落实会议文件需要承担的65项任务,启动10方面工作制度建设。既有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又有制度建设的常态化安排,推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对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人民政协工作的全过程、转化成加强改进工作的成效。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制度机制,对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作出规定。在过去一年多的工作中,全年召开协商会议71次、开展视察考察调研97项。首次在全体会议期间举行界别协商会议,对远程协商会作出机制性安排,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推出48个主题议政群,把协商从会场延伸到网上……不断丰富协商形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进一步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为人民政协更好履职尽责、更好发挥作用构筑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在政协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关注。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分别邀请党外委员谈心交流316人次。开展学习塞罕坝精神等11次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召开10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举办16期委员讲堂,组织26场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举办2次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这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人民赋予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正是政协党组织和政协委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创新方法,让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过去一年来,全国政协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驱动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了一大批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动员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积极贡献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新时代的人民政协必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做出更大贡献。
2024年全国“两会”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篇五
2024年,注定不平凡。不仅仅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更是因为在严峻复杂的疫情挑战下,中国誓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不平凡的年份,不平凡的梦想,决定着全国两会的脱贫议题备受瞩目,决定着代表委员的扶贫建言备受期待。
作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大事。2024年,在内蒙古代表团嘱咐“打好脱贫攻坚战”,在甘肃代表团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在河南代表团强调“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福建代表团要求“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连续7年在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那些重要的指示和金句,不仅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更转化为务实有效的基层行动。因而,百姓更加期盼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脱贫攻坚决胜决战铺下决心的“压舱石”、夯入信心的“定盘星”。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时间记录着沧海桑田、初心不改,书写着岁月豪迈、硕果累累。目前,全国贫困人口还有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全国贫困县减至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尽管我们已经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但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极具挑战,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全国两会召开,再动员、再部署是题中之义,目的就是要响鼓重锤,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全国两会既是戮力同心的“议事厅”,又是拼搏奋进的“加油站”。当此之时,代表委员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为指引,认真建言资政,以务实的态度,最大限度汲取民意、提振信心,激发“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的战斗力,为脱贫攻坚凝神聚气。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战贫叠加战“疫”,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最后冲刺、打赢这场硬仗,怎样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又如何在脱贫之后做好乡村振兴的衔接文章,将成为各地民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共同热议的话题。其中,许多难题亟待扎实研究、理性破解,许多矛盾急需谋划良策、寻找出路。代表委员们中间不乏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更应发挥联系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扛起“一言兴邦”“一言利民”的担当,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到2024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瞻望前路,脱贫攻坚依然任务繁重,所有中华儿女都在期盼,代表委员们议政建言的担子不轻。为了让脱贫摘帽成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期待两会会场上传出更多求真务实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