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财政局最新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规划
一、工作总结
(一)坚持稳中求进,财政收入规模持续扩大。一是支持企业发展固根本。深化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全年实现减税降费xx.xx亿元,企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全面落实工业十条、建筑业十条、服务业十条等“一揽子”惠企政策,兑现资金x.xx亿元,助推重点企业提质增效,厚植财源建设基础。二是拓宽收入来源稳预期。推进非税收入征收精细化管理,深入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全年非税收入累计完成xx.xx亿元。强化与油田改制企业对接,深度共享重点项目工程信息,充分发掘油田增收潜力。三是强化收入征管优结构。围绕重点税种和重点行业,有针对性地制定财源建设xx项措施,实现部门单位及镇街之间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充分利用各类涉税数据,集中开展涉税疑点评估检查,全年通过财源建设工作实现收入x.xx亿元,总量居全市前列。通过多措并举,全年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xx亿元,增长x.xx%。
(二)坚持精准施策,服务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一是政策叠加优化营商环境。落实直达资金常态化政策,全年直达企业、基层资金x.xx亿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实施“财政+银行+担保”三方联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xxxx万元,有力缓解市场主体创业难融资难问题。落实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提高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便利度,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二是统筹资金保障重点领域。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xx亿元,保障x市沿黄生态修复提升、x科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x区化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xx大重点项目开展。对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xx.xx亿元,全力保障庐山路南延、三供一业维修改造、中心城雨污分流及xx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累计收回各类结余、沉淀资金x.xx亿元,统筹用于学前及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乡村振兴等重点公共领域。三是创新驱动增强市场活力。深化“财金联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运作,石油装备产业基金、卓升基金分别吸引社会资本投入xxxx万元、xxxx万元,以基金杠杆撬动市场发展,有力缓解资金需求矛盾。支持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国企深度融入投融资管理、城市更新、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参与建设中心城物流园、两馆一院、x幻太奇海洋亲子主题公园、油田移交供热设施维修改造等重点项目,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三)坚持人民至上,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增强。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拨付居民养老保险补助资金x.xx亿元,居民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xxx元,全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拨付困难群体救助资金xxxx万元,城乡低保对象、困难残疾人、困难儿童等群体的救助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实现卫生健康支出x.xx亿元,全区公共卫生健康水平和疫情防控能力全面提升;拨付就业补助资金xxxx.xx万元,公共财政就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二是支持教育文化发展。投入教育资金xx.xx亿元,全面完成“只增不减”目标,助推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投入xxxx万元,支持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三是全面保障乡村振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xxxx.xx万元,惠及农户xxxxx户,有力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x.xx亿元,助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沿黄生态修复、农业示范片区等工程项目,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四)坚持守正创新,改革管理效能持续提高。一是加快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实现全覆盖,全周期跟踪问效管理取得新突破,通过抓好事前绩效评估结果应用,绩效监控结果应用和重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共核减20xx年部门预算安排资金x.xx亿元,压减产业发展奖补资金政策预算安排xxxx万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提升。二是部署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会计核算职能转型,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部署应用,强化制度建设、业务培训,为实现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的系统性重塑奠定扎实基础。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国企党委研究讨论国企重大事项制度,推进国企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出台区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决策评价机制,对国企重大经营管理行为实现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评价监管;成功获批x省县级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示范点,国资国企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四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开展全区财务管理大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组织全区财务业务人员培训,进一步强化财政、财务管理。强化全口径政府债务监管,开展专项债券资金绩效评价,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持续完善。
二、工作打算
(一)强化增收节支,确保财政运行平稳。收入方面,一是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做到应收尽收;加大稽查和清欠力度,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加强财源建设。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积极支持创新型园区建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全面“放水养鱼”涵养税源。支出方面,一是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对日常公用支出、一般业务经费一律压减,确保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把握好预算执行进度,做好预算绩效监控,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支出有效性和精准度。
(二)发挥财政职能,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一是支持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办幼儿园公用经费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救助政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作开展,全面落实农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兴盛。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立足“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积极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标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及老年人等社会救助资金发放,进一步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困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做好医改资金保障工作,完善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三是支持重点民生事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与民生直接相关工作的财政保障力度,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聚焦提质增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通过直达资金等手段,实质性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有潜力、有前景的产业、企业和项目大力发展;积极搭建政、银、担对接平台,建立健全以企业信用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多管齐下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构建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创新财政投入机制。采取统筹安排、资金整合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转变财政扶持方式,创新投融资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探索财金联动机制办法,积极吸引优质基金投向我区;放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采用资本招商、基金招商模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四)统筹推进改革,强化管理工作基础。一是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运用系统化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整合优化预算管理全流程,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制度+技术”的管理机制;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编制并批复20xx年预算,从20xx年起,预算批复及变动、预算执行等模块上线运行,实现预算管理业务全贯通。二是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完善部门整体指标体系建设,继续扩大部门整体绩效管理覆盖面,开展部门整体绩效自评;推进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拓展,逐步形成覆盖四本预算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三是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加快形成收支并举、内外并重、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健全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增强政府防范债务风险能力。四是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区属一级国企资产整合,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理顺资产关系,优化业务板块,推动区属国有资本做大做优做强。( wWw.850500.cOm 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