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读书笔记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分享 91676

分享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说明

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

在购物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

本册先初步认识小数,主要以元、角、分为背景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等,四年级将进一步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等。

第三单元 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关于估算的两点建议

估算要有理由。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要他们运用自己的语

言说明估算的理由。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估算活动后要进行反思,积累估算的经验。反思包括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自己思考为什么估算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同伴之间互相交流估算的心得。

第五单元 认识分数

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

1. 引入的必要性。(生活中存在;分东西;度量单 位的需要)

2. 创造表示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图 形表示——自己创造符号)

3. 分数的意义:平均分,部分与整体的比。(“平均 分”的辩论;对学生创造符号的归纳,对分数符号 的讲解; 对分数的语言描述;多个东西的“一半”; 为什么不一样?)。

4. 分数的应用。(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模型的 思想;运用分数解决“比较”问题)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图案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第四单元 面积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关于面积引入的教学

计算面积的必要性:要给教室铺地砖;给镜框配玻璃、贴边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面积的理解。文化价值:什么物体表面的面积比……大。 手——课本——桌子——黑板——教室——学校——北京市——中国——亚洲——世界——地球——宇宙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实践活动

提供模拟活动的题材

小组合作分步讨论实施的具体方案

交流各小组实施的方案并加以指导

布置设计旅游计划的活动

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应将书上的策略作为知识点来教学。

必须防止把具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异化为“对题型、套解法”的机械操练。

注意的问题

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应将书上的策略作为知识点来教学。

必须防止把具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异化为“对题型、套解法”的机械操练。

复习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整理与复习(二)

总复习

整理与复习(一)

你学会了什么(反思性)

1.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回忆、讲述学过的知识内容。

2.结合每一幅图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做一做,议一议,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学会了。

我的成长足迹(表现性)

1.汇报最重要的心得或收获;

2.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互相欣赏,共同分享。

第一学段总复习的教学建议

促进已有知识与经验的系统化与合理化,为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是总复习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突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分领域进行知识与方法的梳理。如万以内数的数位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四则运算都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基础与主干知识,而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基础的基础。

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贯通,如三位数加减法与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小数点对齐的原则下,算法是贯通的。

第一学段总复习的教学建议

总复习的练习题提倡“先做后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加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效率。

总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反思性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的错误争取自己来纠正。

总复习教学过程要继续关注和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一 元、角、分与小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知识技能目标

1、第一章的题目是“元角分与小数”,使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如“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寄书”)学习小数的初步知识。

2、学生在生活中对小数的感受主要是和元角分相联系的,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紧密联系有助于发展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

3、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个单元设计成为一个“专题活动”。

讨论

学生从何处开始学习小数?

单元备课

尝试单元备课

进行单元备课,把握单元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内在的逻辑线索,是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关键。

1、学习新单元的认知基础是什么?单元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2、每一节课要落实的新知识(包括数学活动经验)或技能是什么?它们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有哪些应用?

3、每一节课的挑战性或突破在哪里?哪些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或讲授,哪些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再点拨或概括?

本单元的整体设计

1、随着课堂教学或单元教学的进程,如何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使前面学到的知识能够投入应用,不断得到深化与发展。(第3,4课的处理)

1、以主题活动为线索。

2、知识的适当综合:如加减的同时引入。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小数表示各个文具的价格,自然地引入小数。

2、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比较,使他们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

教学重点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教学内容

2~3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买文具

(1)铅笔0.50元 尺子1.06元

水彩笔16.85元 笔记本3.50元

钢笔8.00元

笔记本是 元 角,尺子是 元 角 分,铅笔是 元,水彩笔是

元 角 分,钢笔是 元。

(2)像3.50, 1.06, 16.8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3)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小数点

2、试一试

5元4角1分 5.41元

12元5角0分 12.5元

2元0角4分 2.04元

三、练一练

1、写一写,读一读。

2、统计教科书的价格,并与同伴说一说。

3、剪下附页中的图1做游戏。

例:3元8角5分 3.85元

……

4、你知道吗?

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就在《九章算术》中运用了小数。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铅笔0.50元 尺子1.06元

水彩笔16.85元 笔记本3.50元

钢笔8.00元

笔记本是 元 角,尺子是 元 角 分,铅笔是 元,水彩笔是

元 角 分,钢笔是 元。

像3.50, 1.06, 16.8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小数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

3、鼓励学生根据主题情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大家尝试解决。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4~5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货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铅笔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书包8.2元 铅笔盒5.1元

豆豆文具店:书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笔3.05元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2、试一试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里填上“﹥”“﹤”或“=”。

2.45元○1.83元 2.68元○2.70元 7.09元○7.03元

6.01元○6.10元 0.3元○0.07元 3. 50元○3.5元

三、练一练

1、在○里填上“﹥”“﹤”或“=”。

1.25元○2.4元 0.48元○1.3元 0.05元○0.50元

3.06元○3.60元 6.00元○6.0元 4.59元○4.58元

2、35×8 81÷3 45×3 210÷3

83×2 630÷3 72×5 75÷5

3、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 牙刷2.50元 牙膏4.35元

小猫商店:毛巾4.00元 牙刷2.62元 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 牙刷2.55元 牙膏3.85元

你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4、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类商品的价格。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奇奇文具店:铅笔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书包8.2元 铅笔盒5.1元

豆豆文具店:书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笔3.05元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独立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情境,列出算式。然后估算大约一共花了多少元,再探索计算方法。

2、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小数相加时,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小数加减就可以转化为整数加减运算了。

教学重点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1)教材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以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课讨论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第四课讨论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

教学内容

6~7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买书

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3.2+11.5=14.7(元)

答:淘气一共花了14.7元.

2、试一试

(1) 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2)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1.2+5.7 6.8-5.1 2.2+10.7 17.8-0.4

(3)对对碰:相碰的两个数相加、相减。

0.4 7.5 7.5+0.4 7.5-0.4

4.1 10.6 10.6+4.1 10.6-4.1

7.6 2.2 7.6+2.2 7.6-2.2

26.7 3.1 26.7+3.1 26.7-3.1

三、练一练

1、计算

2、2.5+0.2 3.9-2.9 6.8+3.1

2.7-2.0 6.5+3.0 2.3-2.2

3、森林医生

4、玻璃杯每个13.6元

陶瓷杯每个10.20元

塑料杯每个6.10元

(1) 买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塑料杯共多少元?

(2) 买一个陶瓷杯比买一个玻璃杯少花多少元?

(3) 三种杯各买一个,30元够吗?

(4)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3.2+11.5=14.7(元)

答:淘气一共花了14.7元。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1)教材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以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课讨论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

教学内容

8~9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寄书

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6+12.4=14(元)

答:一共需要14元。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1)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2)1.3+6.7 10.5+9.7 5.3-4.8

5.8-3.9 8.9+10.2 20-6.6

三、练一练

1、1.8+3.5 6.1-5.8 13.5+10 20.5+30.8

5-2.3 15.3-4.4 8.3+6.7 5.9+10.8

2、森林医生

3、《动物世界》21.8元,《童话故事》14.5元,小明想买这两本书,他只有40元钱,够吗?

4、妈妈买笔花了15.8元,还剩下34.2元,妈妈带了多少钱?

5、饼干3.8元 面包1.2元 瓜子2.5元

果冻6.5元 薯片4.6元 虾条0.8元

(1) 饼干和瓜子一共多少元?

(2) 果冻比薯片贵多少元?

(3) 小青有5元钱,可以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4)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6+12.4=14(元)

答:一共需要14元。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森林旅游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为学生提供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

教学内容

10~11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森林食品店

蘑菇1.4元 松果1.5元 竹笋2.7元

萝卜0.9元 其它5.2元 饮料1.8元

10元能买哪些商品?

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

2、森林玩具店

玩具熊12.7元 球3.8元

书5.5元 玩具松鼠6.7元

玩具熊比玩具松鼠贵多少元?你想买什么?需要多少钱?

三、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如:身高是1.32米,赛跑成绩是8.3秒,体重是3.7千克……

①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的实践活动,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不拓展)。

②可以向学生建议,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小数以及从事这个活动的感受。

2、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二 对称、平移和旋转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知识技能目标

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定位

1、学生之所以要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因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有关图形变换的现象,同时,图形的运动也是人们认识空间与图形的一个重要手段(图形的性质、图形的位置、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度量),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

2、认识生活情境中的变换现象,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本部分内容学习的主要目标,这对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感受与欣赏图形美都是重要的。

3、要充分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摆一摆”、“画一画”和“做一做”等,并鼓励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和想象。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在操作中体会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特征(辨别、作图、想象)”的过程 。(引入时情景的丰富性)

2、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内容

12~16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对称图形

(1) 折一折,剪一剪

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2)猜一猜,剪一剪

A上面是对称图形的一半,这些图形是什么?

B你能剪出这些图形吗?利用附页1中的图2试一试,并与同伴说一说.

(3)看一看,说一说

下面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4)你知道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指挥创造出优秀的民族文化.

2、试一试

(1) 下面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画“√”。

(2) 试着在钉子板上围出对称图形,并与同伴说一说。

(3) 在方格纸上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对称图形。

(4) 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在全班进行展览。

三、练一练

1、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2、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

3、摆出对称图形。

4、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这些图形像什么?

5、画出下图的对称图形。

6、你知道吗

7、找一找哪些树叶是对称图形。(紫丁香叶,榆树叶,银杏树叶,杨树叶,龙爪槐叶,石榴树叶,玉兰树叶,桃树叶)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2、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不能只是“看图说话”。最好,每人都准备一面小镜子,按照教材中创设的活动要求进行操作,教师还可以创设其他的实验活动。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内容

17~18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镜子中的数学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试一试

(1)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

(2) 摆一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 现在是5时?机灵狗从镜子中看到的对吗?

三、练一练

1、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哪个? 画“√”。

2、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使你仍能看到图的全部.

3、实践活动

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4、你知道吗

自然界中,有许多对称的现象,如人和动物的外形都是对称的。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内容

19~22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平移和旋转

(1)看一看

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说一说

A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B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3)做一做

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2、试一试

目的:体会作图的策略:由静态转为动态。

(1) 移一移,说一说。

向下平移 格

向 平移 格

向 平移 格

(2) 填一填。

蜡烛向右平移了 格。

小鱼向 平移了 格。

(3)画一画。

向上平移3格。

向右平移3格。

(4)你知道吗

古老的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了约66米。

三、练一练]

1、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2、填一填。

小汽车向 平移了 格。

小轮船向 平移了 格。

小飞机向 平移了 格。

3、画出房子向左平移3格后的图形。

4、数学游戏

A猜猜我在哪。

我把棋子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

(第一个游戏,将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技能综合起来。说的一方要能够清楚地描述棋子行走的路线;猜的一方也要具备相关知识与空间感觉,才能猜到棋子所要移到的位置。)

B猫捉老鼠。

下面是棋盘,两人轮流掷硬币,分别移动猫和老鼠。如果硬币正面朝上,可以移动一格或两格;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原地不动。剪下附页1中的图3,猫和老鼠放在图中位置,看猫能不能捉到老鼠,与同桌玩一玩。

(第二个数学游戏“猫捉老鼠”,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内容

23~26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欣赏与设计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

(2)上面哪幅图案是对称的?

2、画一画

(1) 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

(2) 继续画下去。

在“画一画”中,学习一种设计图案的方法,并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三、练一练

1、将树叶平移或旋转,在格子上绘制你喜欢的图案。

2、用附页2中的图4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并与同桌说一说。

3、实践活动

(1) 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中说一说。

(2) 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在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将经历图案创作的过程,充分展示创造力和个性。)

这里要注意:操作和思考、想象的结合: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例如,在欣赏图案时,除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图案的美以外,还要学生细致地观察图案的特征: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图案是否具有对称性;图案是否由一个基本图案得到的,等等。然后在头脑中想象自己所设计的图案会是什么样的,在设计完后,再观察自己的图案有什么特征。

4、做一做

(1) 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

对折-对折-按图剪-展开

将纸展开,你就有了一朵“雪花”了!再做一朵。经过多次练习之后,你的手艺就会越来越好。

(2)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目的:进一步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三 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的。

标准对计算的具体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2、重视估算,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也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3、鼓励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应当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运算方法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4、掌握基本的笔算技能,避免繁杂的运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每分1—2题)。

5、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第二学段)。

6、根据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

当学生为了求得一个问题的答案而需要进行计算时,他应该意识到需要选择方法:如果一个近似答案就足够了,那么他应该进行估算。如果需要精确答案,那么必须选择合适的程序。许多问题通过心算就可以解决;如果有些计算不太复杂,那么应该利用笔算解决它们;对于比较复杂的计算,应该使用计算器。

7、运用数与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验证结果的合理性。

运算意义的教学

1、现实情境中的抽象过程

2、运算的多种“原型”(情境的丰富性),使学生体会到运算的意义和应用的广泛性。运算都是数学模型,模型就是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把它抽象出来并用符号进行表示。

3、运算的含义(不段地在具体问题中体会)

4、运算的应用

估算的教学

1、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也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2、教学中首先应注意估算意识的培养,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使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和价值。

3、估算要有理由。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要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表示估算的理由。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4、估算活动后要进行反思,积累估算的经验。反思包括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自己思考为什么估算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同伴之间互相交流估算的心得。

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1、“算法多样化”的价值

(1) 对课程目标的全面认识.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态度情感等多方面得到发展。看起来学生在观察、实验、尝试、修正等过程中花费了时间,但他们却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发展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通过在尝试过程中的逐步调整,加强了自己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他们在检验猜想并进行修正的过程中,发展了运用数学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所有这些都是数学课程所希望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2) 有益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学生能够而且应该“发明”自己的计算策略,这种“发明”对他们的数学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如: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对位值制的理解

对数量之间关系的把握。

(3) 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

此外,学生使用的策略也向老师显示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水平,这使得教师有机会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

2、在“算法多样化”的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强调几点:

(1)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独立探索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的交流才是有价值的。

如:每个人都摆一摆。

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一写。

(2)交流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学生应学习澄清自己的思路,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过程。

——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自然语言、图、表、符号)

——还应学习倾听他人的方法。(重复、确认、淡化)

如:说一说,你听见了什么?

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

——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

如:将所有的方法都呈现出来。

必要的重复。

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思自己的方法,最终选择并逐步掌握适合的方法。

如:再想一想自己原来的方法。

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在练习中再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掌握必要的方法(如竖式)

——“蜻蜓点水”或无效的讨论不仅达不到思维碰撞的效果,而且有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一无所获。

(3)教师应注意发挥自己的作用。

——既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将现成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我听明白了)

——同时,也完全有权利和义务提供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

——适当的强化。(多种方式的对应、情境与练习中方法的对应)

(4)防止“过度”多样化。

它的意思是指每一种方法的提出应是学生自己经过了思考,并且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这些方法在数学上必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代表了学生对数学不同程度的理解。而不能因为追求多样化而人为造成许多方法。

(5)同一问题不同的算法,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每一种算法。

运算的应用的教学

题材具有现实性;

呈现形式多样化;

有多余信息;

答案不唯一;

反思的重要性。

一些老师询问应用问题是否要写“答”,什么时候开始写,写有没有统一的格式。

其实,我们应该首先思考“答”的目的是什么。答是重要的,是一种反思,既是对答案对错的检验,也是对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的检验,又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因此,应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答题”。当然,答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口答,即使是笔答,也应该允许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只要争取别人能看懂就行了。应避免过分强调答的格式,甚至于标点符号。

计算技能的教学:对练习“量”的认识

1、以《标准》为要求。

2、注重练习的质(丰富多彩,动静结合,抓住学生的错误)。

3、练习过程中的数学推理(计算的理由,发现规律)。

4、技能要引向直觉(与估算的结合)

5、循序渐进。

6、做一些研究(学生常见的错误——如:退位减中大减小的错误;必要的练习的度)。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每组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有什么变化,从中发现规律,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教学内容

27~28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找规律:算一算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你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每组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有什么变化,从中发现规律,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3、试一试

(1) 10箱有多少瓶?20箱有多少瓶?30箱呢?

2、40×40 30×80 24×30 15×50

60×20 50×20 13×20 28×20

三、练一练

1、

2、写一写

( )×( )=800 ( )×( )=1260

3、每盒28个,10盒能装多少个草莓?20盒呢?30盒呢?

4、小号运动服20元 大号运动服30元

买大号运动服25套,小号运动服45套。

(1) 两种运动服各付多少钱?

(2) 一共应付多少钱?

5、22+12×20 45×20+100

(28+12)×30 30×23-60

200-15×10 28+12×30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的乘法。鼓励学生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并抽象出算式。

2、鼓励学生进行估算,并交换各自的方法。

3、需要探索如何进行精确计算,并交流各自运算的方法。

4、应让学生理解竖式乘法每一层计算的含义。

教学内容

29~30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整理书

书架共12层,每层14本,这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150本书放得下吗?

14×12=168(本)

1 4

× 1 2

2 8 ……14×2

1 4 0 ……14×10

1 6 8 ……28+140

答:这个书架能放168本书,150本书放得下。

2、试一试

11×43 24×12 44×21

三、练一练

1、60×3 14×3 17×30 45×2

60×30 14×30 50×50 36×20

2、11×11 32×13 34×21

12×11 23×12 22×43

3、同学们进行体操表演,每排12人,有12排,一共有多少人?

4、我们班有42名同学。

(1) 买椅子花多少元?

(2) 买桌子花多少元?

(3) 一共花多少元?

5、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17×11 18×11

你发现了什么?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书架共12层,每层14本,这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150本书放得下吗?

14×12=168(本)

1 4

× 1 2

2 8 ……14×2

1 4 0 ……14×10

1 6 8 ……28+140

答:这个书架能放168本书,150本书放得下。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首先需要理解问题情境的意义,并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提高了对估算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解释自己估算的方法和过程。

3、对于“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的计算,应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为本课的算法与上一课类似,所不同的是需要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进位问题。

教学内容

31~32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电影院

有500人,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

想一想: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算一算: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6×21=546(个)

2 6

× 2 1

2 6

5 2

5 4 6

答:电影院的座位够,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2、试一试

24×28 5×36 35×43

三、练一练

1、6×30 16×70 30×12 7×90

60×7 25×60 35×20 50×20

2、 2 3 4 2 7 4 3 5

× 1 5 × 2 6 × 1 4 ×1 6

3、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有32支球队参加,每队可报23名运动员,共有多少名队员参加。

4、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要白白流掉68克水,1时浪费掉多少克水?

5、38×12 32×16 61×34 38×25

56×24 37×18 42×28 18×23

6、(1)计算。

2×25= 100÷4=

4×25= 200÷4=

6×25= 300÷4=

8×25= 400÷4

(2)观察上述算式,想一想计算16×26与600÷4有什么新的办法。

目的不是简算,而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对数学规律的寻求。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有500人,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

想一想: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算一算: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6×21=546(个)

2 6

× 2 1

2 6

5 2

5 4 6

答:电影院的座位够,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

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

33~35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20×6 35×20 23×30 20×18

31×30 50×80 50×20 25×60

2、选数填空。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 )=800 ( )×( )=1200

( )×( )=3500 ( )×( )=4200

( )×( )=2800 ( )×( )=2400

3、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4、教师旅游团有28人去游览世界公园,每张门票60元,应付多少元?

5、黄山小学有18个班,平均每班42人,共有多少人?

6、哪把钥匙能开万宝箱?

26×32= 14×22= 18×24=

34×32= 28×19= 37×21=

万宝箱:532

7、判断对错。

54×24=4526( ) 37×84=318( )

12×35=442( ) 35×70=2450( )

8、有10箱苹果汁,12箱橘子汁。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9、儿童15元 成人30元 共有46人

我们团有36名儿童。

(1) 购儿童票需要多少钱?

(2) 这个旅游团成人有多少?购成人票需要多少钱?

(3) 一共花了多少钱?

10、打开语文书,估计一页有多少字,再算一算。

11、3瓶饮料15元。每人一瓶,35人要花多少钱?

12、(25+38)×15 (48+52)÷2

125×8×3 (62+12)×38

(59+187)÷3 25×8×9

13、小文今年11岁,爷爷的年龄是他的5倍多8岁,爷爷今年多大?

14、光华小区新建了15栋楼房,每栋有6层,每层有8户,这个小区可容纳多少户人家?

15、有24张邮票,每张邮票8分。将这些邮票都买下来,需要多少钱?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一)

单元教学目标

1、你学到了什么(主动整理知识)

2、我的成长足迹(体会与进步)

3、基本练习

整理:联系、应用、反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会了什么

看图说一说。

二、我的成长足迹

与同伴说一说。

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三、练一练

1、0.4+0.5 6.4+3 1-0.6

1.2-0.8 8.5-4.2 3.9+1.5

2、76×14 125×8 38×18

437÷6 560÷5 24×77

3、25×24+125 23×34-58

320+16×27 1500-125×8

4、三年级捐了12包,还多35本。四年级还差5本就够15包了。

(1) 三年级和四年级分别捐了多少本书?

(2) 五年级捐了600本书,45本包成一包,包了13包,还剩几本?

5、有76个座位的森林音乐厅将举办音乐会,每张票15元。

(1) 已售出42张票,收款多少元?

(2) 剩余的票按每张12元售出,最多可以收款多少元?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旅游中的数学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优点

“旅游中的数学”,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某一领域的应用,具有综合的特点。像这样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不但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出发

北京——大连,21:30开车,火车每时行103千米,已经行了8时。早晨7:00到大连。

(1) 从北京到大连还需要多长时间?

(2) 从北京到大连约多少千米?

2、租房

4人间80元 3人间66元

男生13人 女生11人

(1) 男生13人,怎么租房最合算?

填一填

(2) 女生有11人,怎样租房最合算?

(3) 一共需要几个4人间和几个3人间?

3、游览

限乘客12人每辆120元

限乘客18人每辆160元

怎样租车最省钱?

4、快餐店

一家三口去快餐店,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把你的设计方案与同伴说一说。

5、实践活动

设计旅游计划。

你喜欢旅游吗?

旅游要注意什么?

6、讨论

如果你班同学去旅游,请你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并在班级进行讨论。

(1) 景点和游览的线路。

(2) 乘车所需的时间。

(3) 所需的总时间、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需要交纳的费用等。

(4) 同学所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需要的物品等。

7、填一填,画一画

(1)游览的景点: 。

(2)出发时间: ,回来时间: ,

乘车所需时间: ,共需时间: 。

(3)查找资料画出旅游路线示意图。

(4)估计费用。

(“旅游中的数学”,从出发、租房、游览、吃饭到设计旅游计划,无处不用数学来解决问题,而且很自然地把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融合在解决旅游问题的过程中。)

8、你知道吗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大约有8848米高。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四 面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能用自选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²、米²、千米²、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4、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引入的教学

1、计算面积的必要性:要给教室铺地砖;给镜框配玻璃、贴边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2、 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面积的理解。

3、 文化价值:什么物体表面的面积比……大。

手——课本——桌子——黑板——教室——学校——北京市——中国——亚洲——世界——地球——宇宙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和直接对比容易得出谁大谁小。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面积的大小,丰富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内容

42~44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把附页2中的图5剪下)

我先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

我可以剪一剪,拼一拼。

我先画格子再数一数。

(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单纯依靠观察和直接对比难以判断,学生需要寻找其它的比较手段。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为后继学习面积的度量奠定了基础。)

3、画一画

在下面的方格里画3个面积灯语个方格的图形。

三、练一练

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4、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自选单位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交流各自测量结果,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引入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

2、让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使1平方厘米变得直观、具体。再估一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3、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平方厘米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如测量桌面、教室地面的面积),以及获得它们所示的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自己的“标准”;将这些单位正方形呈现出来)。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运用多种方式,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45~47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一)厘米²

1、量一量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

需要统一面积单位。

边长为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厘米²。

1厘米²(1㎝²),读作1平方厘米。

2、说一说

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²?

我的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²。

3、估一估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用格子纸量一量。

(二)分米²

1、用1㎝²的小方格来量这么大的桌面,太麻烦了!

度量稍大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

1分米²(1dm²),读作1平方分米。

我的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分米²。

2、估一估

剪一个面积是1dm²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有多大。

度量更大的面积,该用什么单位呢?

用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1米²(1m²),读作1平方米。

3、说一说

1米²有多大?

我家的桌面大约1米²。

几个人围成的地面大约是1米²。

三、练一练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²,dm²或m²)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

(3)练习本的面积约22 。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

(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 。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²)

图①面积是 cm²,图②面积是 cm²,图③面积是 cm²。

3、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再剪下附页2中图6中的1cm²的面积单位量一量。

4、先估计你的学校的操场的面积,再测量一下。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需要统一面积单位。

1厘米²(1㎝²),读作1平方厘米。

1分米²(1dm²),读作1平方分米。

1米²(1m²),读作1平方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估一估、摆一摆、填一填等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操作的几种不同层次:

1、没有思考的操作:将长方形纸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2、思考空间较少: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用硬币做度量单位?按照“既定”的步骤摆、数、计算、归纳,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

3、足够的思考空间: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你有什么方法,你准备如何实现;为什么只摆出长和宽就可以得到长方形面积了(与乘法的联系)?

4、数学探究活动:要摆满整个课桌面,需要多少1分硬币?

教学内容

48~49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估一估

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

2、摆一摆,填一填

(1) 用1cm²的小正方形摆一摆。

(2) 把结果记录下来。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试一试

用1㎝²的正方形摆一摆,再算一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呢?

三、练一练

1、计算下面草地、花坛的占地面积。(单位:m)

2、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的面积。

3、小红的床长20分米,宽14分米,要铺上与床同样长的席子,这块席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1)用12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纸板摆长方形,你能摆出几种?

(2)估计教室地面的面积,测量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1平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再通过直观操作或计算来检验,从而确认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等结论。

教学重点

探索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

50~51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铺地面

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厘米²的方砖才能修好?

我估计,1分米²里有( )厘米²。

一横行有10个1厘米²,有( )行。

2、填一填

1dm²=( )cm²

25dm²=( )cm²

3、想一想

1米²=( )分米²

4、1公顷有多大?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米²

1千米²有多大?

1千米²=100公顷

三、练一练

1、2米²=( )分米² 3分米²=( )厘米²

500厘米²=( )分米² 400分米²=( )米²

2、妈妈买来一块花布,长3米,宽6分米,它的面积有多大?

3、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一张长是43厘米、宽是37厘米的长方形彩纸,最多可以剪成面积是8厘米²的纸多少张?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1dm²=( )cm²

25dm²=( )cm²

1米²=( )分米²

1公顷=10000米²

1千米²=100公顷

第五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选适当的单位填空。

(1)一根跳绳长约2 。

(2)一间卧室的面积约为22 。

(3)一张报纸的面积约为44 。

(4)教室的门高约为2 。

2、一块草地,长16m,宽4m,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周长是多少米?

3、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可以剪成面积是4厘米²的小正方形多少个?

4、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厂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

5、调查我国的陆地土地面积约多少平方千米。你能从地图上知道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的面积最大吗?

6、右图是铺了正方形地砖的客厅地面。

(1)这个客厅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2)如果每块地砖的边长5分米,这个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7、(1)绿化面积是多少?

(2)每块水泥砖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铺路共需多少块水泥砖?

8、某足球场的长约是100米,宽约是50米,足球场的面积约是多少?

9、小调查

调查自己家房屋、院子或学校操场的面积,并在全班交流。

10、数学游戏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cm²的图形,你能画出几

种?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复习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能够画出多种形状不同的图形,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的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的数学事实。)

11、数学实践

第一:

小明家的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边长是2dm,每块5元。

方案二:长3dm,宽2dm,每块7元。

(1)第一种设计用了90块地砖,计算这个厨房的面积。

(2)第二种设计需要多少块地砖?

(3) 哪种设计比较便宜?

第二:画一画

(1)请你在每种图形的周围画几个与它相同的图形,使它们铺满整个长方形.

(2)请你设计一种图案,使它们能够铺满这个长方形,并在班上展示.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五 认识分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分母不大于10)。

3、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是10以内的)。

分数的意义:

1、引入的必要性。(生活中存在;分东西;度量单位的需要)

2、创造表示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图形表示——自己创造符号)

3、分数的意义:平均分,部分与整体的比。(“平均分”的辩论;对学生创造符号的归纳,对分数符号的讲解;对分数的语言描述;多个东西的“一半”;为什么不一样?)。

4、分数的应用。(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模型的思想;运用分数解决“比较”问题)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运用自己的符号进行表示到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1/2的含义,体会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半张纸等。

3、教材又设计了大量操作与描述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内容

56~58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分一分(一)

平均每人得一个苹果。

平均每人得半个苹果。

2、讨论

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

一半可以用½来表示。

3、涂一涂

分别涂出它们的½。

4、折一折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½,与同伴进行交流。

5、折一折

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份。

(1) 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颜色的部分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2) 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颜色的部分是这张纸的四分之( )。

(3) 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颜色的部分是这张纸的( )分之( )。

(4) 把这张纸的四分之四涂上颜色,即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

像½,¼,……都是分数。

3 …… 分子

…… 分数线

4 …… 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6、说一说

1 3 5

3 5 6

三、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

3、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对的画“√”, 错的画“Χ”。

4、左图中有○,?, ,□。

(1) 哪个图形的蓝色部分等于它的½?

(2) 哪个图形的蓝色部分大于它的½?

(3) 哪个图形的蓝色部分小于它的½?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像½,¼,……都是分数。

3 …… 分子

…… 分数线

4 …… 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单位1是一个整体,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也是一个整体,从而运用分数可以描述现实世界的许多现象。

教学重点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内容

59~60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分一分(二)

把附页2中的图7涂上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和蓝色)

(1)红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试一试

(1) 一共有几只蝴蝶?

(2) 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3) 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4) 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三、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红花: 黄花: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2、按分数圈一圈。

3、他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与同伴说一说。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相同的分数,如果对应于不同的“整体”,那么它们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把附页2中的图7涂上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和蓝色)

(1)红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分母不大于10)。

教学重点

1、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图形的直观,这符合初次认识分数的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同时体现了形数结合的思想。

2、学生自己语言描述比较的方法。

教学内容

61~62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比大小:谁大?

3 1

4 4

1 1

4 2

2、试一试

(1) 填分数,比大小。

(2) 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3 7

10 10

1 1

8 4

三、练一练

1、按分数涂上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1 3

6 6

1 1

3 6

1 1

9 6

2 3

5 5

2、在下面的图形中,涂出它的四分之一。

3、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4、数学游戏

我说你拿。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3 1

4 4

1 1

4 2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教材中通过直观的图形来揭示其中的算法原理。

2、在“练一练”第1题中,再次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数加减。在此基础上,“练一练”中的第2题,要求“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运算的方法。

3、第(1)个问题明确后,请学生尝试列算式。重点探索如何运算。然后再回到问题情境,解释这个结果。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是10以内的)。

教学内容

63~64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吃西瓜

我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二,我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三。

(1) 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 3 2+3 5

8 8 8 8

(2)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 2 3-2 1

8 8 8 8

(3)还剩下几分之几?

5 8-5 3

8 8 8

三、练一练

1、填空

2、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四、小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算理和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吃西瓜

我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二,我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三。

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 3 2+3 5

8 8 8 8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 2 3-2 1

8 8 8 8

还剩下几分之几?

5 8-5 3

8 8 8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

65~67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妈妈吃了六分之一。

(1) 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2) 还剩下几分之几?

4、分数计算

5、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6、有三个苹果 四个梨

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梨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苹果占的分数比梨少几分之几?

7、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8、(1)参加跳绳活动的共有几人?

(2)男同学占总人数几分之几,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9、数学故事

10、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知识。七巧板又变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11、做一做

(1) 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 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11、想一想

(1) 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 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 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大约是多少?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二)

单元教学目标

1、你学到了什么(主动整理知识)

2、我的成长阻击(体会与进步)

3、基本练习

整理:联系、应用、反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会了什么

看图说一说。

二、我的成长足迹

与同伴说一说。

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三、练一练

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3 5

8 8

1 1

6 4

3 3

4 4

2、36×30+129 15×8×7 78+14×6

864-12×24 25×12÷6 540÷9÷6

3、选择合适面积单位(cm²,dm²,m²)填空。

(1)游泳池的面积是1200( )。

(2)黑板的面积是600( )。

(3)单人床的面积是1.8( )。

(4)小信封的面积是2( )。

4、分数计算。

5、一辆洒水车每分行驶6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直行9分,被洒水的地面是多少平方米?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六 统计与可能性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转转盘、抛纸杯、摸球等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教学重点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教学内容

71~74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奖牌给哪个组

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下面是每个小组投中情况统计图。(○表示投中1个)

第一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 王 李 赵 刘

第二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梁 高 徐

目的:结合阅读两组投篮比赛投中情况的统计图,在讨论该哪组获胜的过程中,体会计算平均数的意义与必要性。

方法一:

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个)

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6(个)

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多,奖牌个第二组。

方法二:

用移动的办法求平均数。

第一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 王 李 赵 刘

第二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梁 高 徐

第一组投中的平均数是5个,第二组投中的平均数是6个,所以奖牌应发给第二组。

(①如何求平均数,教材呈现两种方法,分别从数量和直观地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含义,后一种方法可以不掌握,但教师应向学生介绍。

②教材没有给出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重点放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建立平均数的算法模型,但无须死记硬背。)

2、试一试

星期四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本周前三天卖出冰糕情况。

今天我进多少箱冰糕合适呢?

你能帮它解决吗?

注意:

①统计教学不要把重点放在制作统计图表和计算技能上,而应放在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意义上,放在根据数据作出必要的推断上。

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学生可以根据前三天的销售量的平均数来进货,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三、练一练

1、“新苗杯”儿童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1)请你把这张评分统计表填写完整。

(2)请你排出三位选手的名次。

2、根据下面两个统计表,回答问题。

(1)平均每个学校植树多少棵?

(2)胜利小学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3、某足球队想引进一个前锋。

最近5个赛季数

运动员甲:23,17,18,24,23。

运动员乙:/ , / ,26,22,24。

运动员丙:30,12,/ ,26,20。

“/”表示这个赛季没参加比赛。

这个足球队该引进哪个运动员?

4、王叔叔每天沿着环形跑道跑步,并记录下所走的路程和所需的时间,如下图。

(1) 王叔叔前三天跑了多少千米?平均每天跑几千米?

(2) 前三天王叔叔哪一天跑得快?哪天跑得慢?

(3) 前四天中第四天王叔叔跑得速度最快,花的时间可能是( )。

A.55分 B.10分 C.25分

5、实践活动

(1)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2) 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6、数学故事

有危险吗?是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平均数的案例)

故事:我不会游泳,这个游泳池平均水深1.2米,我的身高是1.3米,跳下去有危险吗?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下面是每个小组投中情况统计图。(○表示投中1个)

方法一:

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个)

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6(个)

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多,奖牌个第二组。

方法二:

用移动的办法求平均数。

第一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 王 李 赵 刘

第二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梁 高 徐

第一组投中的平均数是5个,第二组投中的平均数是6个,所以奖牌应发给第二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转转盘、抛纸杯、摸球等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重点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转转盘、抛纸杯、摸球等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学生对概率可能存在的误解:

对话1:两学生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输赢.

师:为什么你一定会赢他?

生:因为我有信心.

(对概率可能的误解:不承认偶然性.例如:我喜欢红色,所以我能摸出红球.)

对话2:盒里有4个红球,分别编号为1,2,3,4;还有1个白球,编号为5.在前面的实验中,已经摸到2次3号球,1次1号球,1次5号球.教师摸出一球,让学生猜他手里是几号球.

生1:是2号球,因为刚才没摸到.

生2:是3号球,因为刚才摸到2次3号球.

(对概率可能的误解:赌徒心理.)

生3:肯定不可能摸到白球,因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对概率可能的误解:机会小就是不发生,机会大就一定会发生.)

对话3:学生连续两次有放会地从盒中摸球,盒中有黄球也有白球.

生:我想这次摸到黄球,下次一定摸到白球.

(对概率可能的误解:偶然性是存在一些“所谓的必然规律的”.)

教学内容

75~76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说一说

如果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

(“转动转盘”,让学生判断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抛纸杯

(1) 记录结果,每人重复做5次。

(2) 与同伴说一说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写下来。

(“抛纸杯”活动,让学生能列举出可能出现的结果。)

3、抛球

任意摸一个球,有 种结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

再放入3个红球,任意摸一个球,有 种结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能摸到黑球吗?

(“摸球”试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使学生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组织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建立理论的概率模型”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逐步消除错误的经验,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是概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概率;然后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最后可以建立理论的概率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联系起来。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实验结果和理论概率进行比较,这将促进他们修正自己的错误经验,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4、讨论

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5、试一试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列举出来。

6、你知道吗

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表示这一天下雨的可能性有多大。

(“你知道吗”介绍降水概率,有助于学生认识可能性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任意摸一个球,有 种结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

再放入3个红球,任意摸一个球,有 种结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能摸到黑球吗?

体育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优点

“体育中的数学”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某一领域的应用,具有综合的特点。像这样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不但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

77~78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体操表演

(1) 要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2) 如果要站成方队,至少去掉多少人?或者至少增加多少人?说说你的想法。

(3) 由36人组成的方队,每行有几人?在体操表演时需要变换队形,如果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有几种排法?填写下表。

(4) 你们班有多少人?最大能排成什么样的方队。

2、比赛场次

3003年第4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中国所在的小组共有4支球队,每2支球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

(1) 中国队在小组中要进行几场比赛?

加纳

中国 澳大利亚

俄罗斯

(2) 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

方法一:

中国

加纳 俄罗斯

澳大利亚

方法二:

(使学生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总复习

单元教学目标

1、对三年的数学学习进行回顾与总结,并且安排了学习自测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与反思,促进自己进一步发展。

2、按照《标准》的要求,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检查和反思。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总结

三年过去了!

我有了很多收获。

问题银行中还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

学习数学需要不断地总结。

三、新授

(一)数与计算

1、读数写数。

(1) 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1166种。

(2) 体育馆能容纳10000人。

(3) 同学们回收废电池1005节。

(4) 我们用肉眼能看见的星星有三千颗左右。

(5)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平均深度达四千零二十八米左右。

(6) 今年黄村共种树四千零八十棵。

2、估一估。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3、找规律填数。

(1)2035,2090,2095,( ),( )。

(2)1200,1100,1000,( ),( )。

4、在○里填上“﹥”“﹤”“﹦”。

4080○4800 987○1020 3km○2km

1㎏○900g 2m²○400dm² 2时○200分

5、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克、千克)。

鸭约重2( )。

鸡蛋约重50( )。

橡皮约重5( )。

6、四个同学的体重分别是38㎏,42㎏,39㎏,41㎏。想一想,标出每位同学的体重。

条件:

小兵比小芳重,比小军轻。

小丽比小芳轻。

7、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8、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并比较大小。

9、说一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我的学号是……

我的身高是……

1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42+24 20×5 0.5+1.2

40-18 2000+400 12×4

11×50 15×2 78-69

……

11、5只动物要同时过河,在怎样租船?用线连一连。

小羊50千克 熊500千克 大象1600千克 鹿40千克

大船2000千克 小船600千克

12、牛奶每杯0.8元 面包每包2.4元

橘汁每杯1.2元 饼干每包2.8元

蛋糕每盒3.6元

小明要买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他带了4元钱,可以有哪几种选择?

13、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

14、 9 0 4 3 0 2 4 4 1 6

- 7 1 8 × 6

5 8 4 3 6 3 1 4

+ 3 9 6 × 1 8

15、97名学生去公园,带800元钱买门票够不够?(门票每张8元)

16、2㎏蜂蜜20元,500g蜂蜜6元,哪种蜂蜜便宜些?

3㎏和1㎏的油共48元,5㎏油55元,哪种油便宜些?

17、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样安排桌子?

18、计算。

240×2÷6 840÷4×3

128+18×6 300-129×3

(128+132)÷5 312×(300-296)

19、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分别所需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20分) 扫地(5分)

擦家具(10分) 晾衣服(5分)

怎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20、小猫要到小狗家做客,要过两条河,画一画有几种走法。

21、在方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1) 5位于中央;

(2) 每一数字不能与比它大1或比它小1的数字在同一横行;

(3) 2和4在最下面的一行;

(4) 1和6在最上面的一行;

(5) 8在5的上面;

(6) 9在中间的竖行内;

(7) 3,4,6在最右边的竖行内;

(8) 7在3左边第二个空格内。

(二)空间与图形

1、连一连。

2、下面星座中哪些角是锐角、直角、钝角?

3、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长江大约长6300( )。

(2)小华家住房面积是98( )。

(3)豹子每时可以跑120( )。

(4)数学书封皮的面积大约是3( )。

(5)课桌大约高80( )。

4、王爷爷靠西墙围了一个羊圈,算出这个羊圈的占地面积。如果砌上围墙,围墙的长应该是多少米?(长是24m,宽是15m)

5、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便宜多少钱?

客厅:长6m,宽4m。

第一种:边长2dm

第二种:边长1dm

6、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坛,长20m,宽15m,在它四周铺上宽1m的小路。

(1)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用4个正方体搭一搭,看一看,并填上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有 。

(2)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有 。

(3)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有 。

8、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小木块。

9、下面是5路汽车的行驶的路线图。

(1)从学校到幸福路的路线是:向 方向行驶 站到光明桥,再向 方向行驶 站到幸福路。

(2)从学校到人民广场的路线是:向 方向行驶 站到商场,再向 方向行驶 站到体育馆,再向 方向行驶 站到人民广场。

10、下面图中哪些是对称图形?画“√”。

11、(1)邮局在拥军街和幸福大道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2)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 方向上。

(3)公园在 和 的交叉路的 角。

(4)张丽去上学,她可能沿着 向 走,到拥军

街再向 走,过了幸福大道后,在马路的 侧

就是育英小学。

(5)张丽上学还可能走哪条路线?

(6)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2、说一说下面图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13、在方格纸上画图。

(1)画出对称图形。

(2)将小船向下移动5格。

(三)统计与可能性

1、下面是明光小学2002年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眼发病情况统计表。

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制成统计图。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1)( )年级发病人数最多,达到( )人。

(2)全校近视眼人数共( )人。

(3)六年级发病人数是一年级的( )倍。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下面是三(一)班男同学1分跳绳检测成绩。

(1) 根据上表用画“正”的方法,统计各段的人数。

三(1)班男同学1分钟跳绳检测成绩统计表

(2) 根据统计表画出统计图。

(3) 根据统计表回问题。

①三(1)班男同学跳绳成绩最好的是 号同学,跳了个。

②学校规定,1分跳绳达标成绩是110个,三(1)班男同学达标的人数是 人,占男同学人数的 。

3、下面是三(1)班同学回收废报纸的情况统计表。

(1)全班共回收废报纸( )千克。

(2)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报纸( )千克。

(3)如果每千克废报纸值6角,这次回收废报纸共值( )元。

(4)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 1

2 3

这是一个小正方体,6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随意抛一下,小正方体落在地上后哪面朝上?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5、摸一摸,猜一猜。(口袋里的球大小相同)

(1) 口袋里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从中拿出一个球,可能是球。

(2) 口袋里有8个红球和2个黄球,从中拿出一个球,拿出球的可能性大些。

四、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

五、问题银行

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把它们写下来。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上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八年级体育下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