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综合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

天下分享 52721

天下 分享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班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进行统计,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对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格子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师: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过生日)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生猜测)

  教师贴春,夏,秋,冬

  3、学生欣赏四季景-片。

  老师准备了绿,红,黄,白四种颜色的纸卡来分别代表这四个季节。绿色代表什么?红色呢?-?白色?

  同桌记一记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4、每位同学选代表自己生日的纸卡。小组内相互检查每人是否拿对了。

  5、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调查呢?(生汇报)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站排的方法来统计。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

  2、合作调查。

  3、汇报交流

  三、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打开书90页。涂一涂。注意每个小格代表一人。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自由说

  四、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要转来一名新同学,你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呢?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应用

  小明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组用喜欢的方法调查,分组统计,完成统计图。

  六、游戏

  同学们经常玩剪刀石头布,今天我们每人玩10次,看自己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平局几次,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学生每人1张白纸,用来记录)

  七、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自由说)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2、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喜欢“六、一”儿童节吗?(喜欢)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的节日,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准备给小朋友送上一份节日礼物——动画片大餐,那么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样的动画片呢?他们请老师帮忙调查一下。昨天老师对二(2)班的小朋友进行了调查。老师根据调查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

  (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情况统计图)

  二、活动探究,认读统计表

  (一)认读纵向统计图表

  1、先独立思考: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面,你知道了什么?想好的举手

  2、同桌交流:有好多小朋友已经知道了,那么请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多。

  3、反馈交流:

  师:谁愿意向大家说一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人最多,喜欢看《西游记》的人最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看边上有24就是个人(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这部分涂得)(实际上这种统计图我们可根据各种直条的高矮一眼看出喜欢什么节目的人最多、最少。我们来数一数各涂了几格)

  师:这边上有哪些数?这些数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喜欢看的人数《喜羊羊和灰太狼》。

  师:从统计图里你还知道什么?

  生2:喜欢《海绵宝宝》的小朋友有8人……

  师:(我们来数一数)谁还有补充吗?

  生3:喜欢《海绵宝宝》的人数和喜欢《猫和老鼠》的人数一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喜欢《海绵宝宝》的人数和喜欢《猫和老鼠》的人数一样多的?

  生3:它们都是8人,

  师:我们还可以从它们的高度上看出它们是一样高的。你还会去比较 想法跟别人不一样,谁还能像他这样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4:喜欢xxx比xxx多或少几人,一共有几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4、预测:根据这个调查结果,你认为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在六一儿童节会播放什么动画片当作节日礼物送给大家呢?为什么?

  过度:电视台的叔叔阿姨的想法也跟我们小朋友一样,会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为我们送上节日礼物,大家高兴吗?

  (二)认读横向统计图

  过渡:六一儿童节我们不仅能收到电视台叔叔阿姨的礼物,我们学校也要为大家庆祝节日,学校准备举行一些体育活动,由于学校学生有1000多个受场地限制,学校要求每个班只选一个体育项目,请你从下面四个体育项目中选一个喜欢的,想好举手

  1、生成统计表

  指名不同学生回答,意见产生分歧

  师:要决定到底举行什么活动怎么办?

  生:数一数,统计

  生成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师:根据这个统计表我们能不能制成统计图呢?怎么制作?

  生:在踢毽子那里画6格

  师:怎么画?为了能让大家一眼看出6格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一般把数字写在下面

  师:再怎么画?为了区别不同的项目,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

  3、读统计图:

  师:在这个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哪些信息?

  4、预测:根据这副统计图,你认为我们班组织哪项活动小朋友们的欢迎?为什么?(那么我们班就决定组织跳绳活动)

  5、比较两幅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用直条表示人数,一格都表示一个人,都用不同的颜色

  不同点:横、竖不同,说一说横竖都表示什么。

  (三)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过渡: 有那么多的人要为我们庆祝节日,我们要精神饱满的玩一天,要有精神就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刚才我们都计算出了自已每天的睡眠时间我们把它做成一个统计表和统计图好吗?

  1、做统计表:要统计一组同学的睡眠时间有什么方法?谁来说一说

  (小组完成统计表、集体检查)

  2、画统计图:请根据统计表中的结果画好统计图,比一比谁画得对又漂亮

  3、评价统计图

  4、全班汇总

  5、读统计图

  6、小秘密:10岁小朋友一般应保证每天10时的睡眠,知道这个小秘密和我们班小朋友睡眠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我们才有健康的身体去学习、生活,希望小朋友能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的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花样可多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统计知识,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发现些什么,好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11个苹果中去掉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15-9=617-9=8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5

  课题: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

  37+52874647-2549

  2.计算.

  24+8-6369

  47-21+5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6395

  =()+()=()()

  =()=()

  46-74426+39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24-168

  =366=88

  =6=1

  15-62153+2

  =92=5+2

  =18=7

  3.计算.

  72+1630+56850-46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53-39

  68+434976

  637-581-455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智填运算符号

  游戏目的

  引导学生巧选运算符号,加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训练,培养计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戏材料

  1.4开白纸8张,教师出比赛题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游戏程序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等都是运算符号,使用不同的运算符号可以取得不同的运算结果.巧妙使用运算符号,还可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在4个3中加上不同的运算符号,我们可分别得出0、1、2、3、4、5、6、7、8、9、10十一个结果.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分组按要求添上运算符号,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2.分发第一组题目(教师自已出题)

  例:4444=0

  3.讲评第一组题目,分发第二组题目(教师自己出题)

  例:5555=2

  注意事项

  1.出题后,可给几分钟让小组长进行分工,然后各组统一开始填.

  2.只记小组成绩,鼓励同组内的同学互相启发、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七巧板是数学与生活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教材将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呈现出来,旨在通过七巧板的拼、摆等活动,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 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拼图活动中,让学生对所拼的图形给出自己所赋予的意义以及美好的愿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在拼图及其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准备】

  七巧板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形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拼了一些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成的图形——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学生欣赏。

  师:这些拼图漂亮吗?这些漂亮的拼图其实都是由这七块图形拼成的,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演示将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各拆开成七块图形,再将这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成一副七巧板)

  2、揭示课题:

  师:对!这是一副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板书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3、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课件演示:

  七巧板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叫七巧板,别小看我,我已经大约有1000岁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把我发明出来了,最早我叫“燕几图”,后来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智慧板”、“益智图”, 19世纪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模板”。我虽然仅有七块图形组成,但是它们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因为我是由一个正方形分割的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现在的人就叫我“七巧板”。因为我的各种拼图能开发儿童的智力,所以我被许多国家选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必选玩具。我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代表啦!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师:谁先来说一说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生: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生: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师: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1、组织竞赛。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拼得快,拼得好?拿出七巧板,准备好了吗?我们比赛开始啦!

  2、用两块拼

  师:先来简单一点的,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拼图。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你选用的哪两块?拼成了什么?

  生:我用2块大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师: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小组合作,拼好后贴在磁性黑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拼成了哪几种图形?每组拼成几种图形就加上几颗星作为奖励。

  师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

  3、用三块拼

  师:再来难一点的,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每个小组将不同的拼法贴在磁性黑板上。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用哪几块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我用1个正方形和2个小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

  生:我用2个小三角形和1个大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平行四边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三角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生:我用1个小三角形、1个大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拼成了五边形。

  ……

  小组长统计本组共拼出了几种不同的图形,给拼的图形种类最多的小组加星鼓励。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了这么多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4、用四、五、六块拼

  师:下面我们要来更难一点的,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如果有困难,小组内可以商量商量,互相合作,合作的时候只能用一副七巧板中的几块;你还可以打开课本第29页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用哪几块拼出了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发现有创意的进行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拼的?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给拼的图形种类最多的小组贴星。

  5、说儿歌

  师问:七巧板好玩吗?有趣吗?老师带来一首有关七巧板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念一念。

  出示儿歌:

  七巧板,真有趣,三种图形在一起,动脑筋,巧拼移,

  小手创造出神奇。

  师:是啊!七巧板非常有趣,但是在拼图时,一定要动动我们的小脑筋,这样,才能拼出各种图形!

  6、用七块拼

  师: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1)模仿

  课件演示:鱼、狗、人、猫这四幅图形。

  指名说说这四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个图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照样子动手拼一拼。拼的时候,先仔细观察,用哪几块,每一块怎么放?拼好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集体反馈。

  (2)创新

  师:刚才我们是模仿来拼七巧板的,你能自己动脑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学生拼好后可以走下来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3)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集体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你们玩得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8

  详细介绍:

  课题:不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6个十.)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十.)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设疑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板书: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

  (二)学习新课

  1.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求下面两个数的和.请看图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图A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信封?(43个信封)教师接着出示图B,放在图A下面提问:这是多少个信封?(32个信封)

  (2)要求两个数的和如何列式?怎样写竖式?怎样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如:

  (3)计算后教师追问:相同数位对齐是什么意思?(个位十位分别对齐)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下图中第一排的一个百一扎的两扎信封和第二排中一个百一扎的一扎信封)变成如下的图和算式:

  师问:竖式的百位如何写?(让学生填)

  (5)请学生独立计算

  师问:说说你是从哪一位开始加起的?为什么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师指导下理解算理

  243是2个百4个十和3个一,132是1个百3个十2个一.个位上3个一加上2个一和是5个一.所以和的个位写5;十位上4个十加上3个十和是7个十,所以和的十位写7;百位上2个百加上1个百是3个百,所以和的百位写3.只有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才能相加.

  (7)练一练

  4111+367=

  28+570=

  师:为了对齐数位,注意竖式中第一个加数不要写得太挤,在写第二个加数时,要看好第二个加数的最高位,应该和第一个加数的哪一位对齐.

  2.进位加法.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270+58=

  (1)请学生独立列出竖式,并计算.

  (2)师问:十位应该怎样计算?(关键性问题)

  (3)教师演示、操作活动投影片,使学生明确算理、7个长方形和5个长方形合起来可以组成一块正方形计数板(100)和2个长方形.指导学生写出竖式,十位相加满一百,要向百位进1.

  (4)学生独立填写百位结果.

  (5)练一练

  (6)小结:计算时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不要忘记向百位进1,同时百位上不要丢掉进位的1.

  3.进位加法.【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例3求809与3764的和.

  (1)请学生自己列横、竖式,并计算.

  (2)重点思考: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应该怎么办?

  (3)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4)讨论: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同点:加数的位数不同)

  (5)总结三、四位数加法的法则.(在原法则板书上改)

  标题的两位数改为三、四位数.

  第③条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改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直接在竖式上计算

  2.列竖式计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断正误并改正.

  4.课后总结

  (1)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出示课题)计算法则是什么?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解疑

  我们已学完本节知识,请大家做一做开始的那道题,看谁会做并能做对.

  1738+625=

  板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

  不连续进位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木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着重讨论侧面的不同点。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实地的观察,更加清楚直观学习本课。)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出示饼干盒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下面三幅图是谁看到的?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长方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长方体,四位同学坐在

  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用图画出来。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说说你看到的是长方体的哪一面,画的是哪种图?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

  (4)和它们对着的三个面是什么样的?

  (5)请小组长把长方体和图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观察正方体和球

  每个小组的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画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一、情景导入:

  1、请看,这是什么呢?

  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淘气和笑笑送来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币。硬币要和我们做个游戏呢。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小组汇报)

  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活动探究:

  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

  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

  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学生独自做后,集体交流)

  三、实践应用

  1、播放课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绒服、雨伞、洗浴用品),这些东西中哪些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可以放心地出发了。刚才你们设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有的一定会发生,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

  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

  4、今天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能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堂课什么地方最让你难忘?

  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口诀的来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难点:

  口诀的运用。

  准备:

  手掌图

  教学过程:

  一、编口诀。

  1、连加计算手指数:

  (1)我们人人都有一双巧手,每只手上都有几个手指?(板书:5 1个5)

  (2)两只手有几个手指?就是几个5?(板书:10 2个5)

  (3)再多一只手呢?就是几个5?4只手呢?5只手呢?(板书:15 3个5;20 4个5;25 5个5)

  小结:刚才我们用连加的方法,很快算出了几个5是多少。上两节课我们学了乘法,你会用乘法来计算吗?2、用乘法计算手指数:

  (1)1个5,用乘法怎样计算?2个5呢?2个5得几,你是怎样知道的?(指连加结果)3个5呢?4个5,5个5呢?(生汇报,师板书)

  (2)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的得数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用彩笔标出得数的个位)

  小结:根据刚刚连加的结果,我们又很快得出了乘法算式的结果。那是不是我们以后每次计算乘法前都要先做一次连加才能知道结果呢?(对呀,这样多麻烦啊!那有没有一些好的办法呢?或:你知道古人想到了什么办法吗?)

  (3)揭示课题:乘法口诀。

  3、编5的乘法口诀

  (1)古人是怎样编口诀的呢?请看,先编1个5,就先写“一五”,1个5是5,就在后面写上“得五”,口诀就是“一五得五”。齐读。

  “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这句口诀其实是由两个乘法算式总结出来的,所以就可以用来计算这两个乘法算式,也就是一五得五对应着:1×5=5 5×1=5。

  (2)根据2×5=10和5×2=10,你会编出口诀吗?板书:二五一十(得数满10了,为了简便就不写“得”字。)

  谁知道“二五一十”表示什么意思?它可以计算哪两个乘法算式?

  (3)你能根据剩下的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打开数学书p52,自己试一试。

  (4)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指名板演)提醒注意:五五二十五,不要写成了“五五二五”。

  (5)小朋友真不错!5句口诀都编完了。齐读一遍。

  仔细观察一下这5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口诀前半句表示几个5,后半句是得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再齐读口诀。

  二、记口诀。

  谈话:刚才我们学古人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那你准备怎样记住这5句口诀呢?

  1、学生自己读读背背。

  2、(你觉得哪句最容易记,哪句最难记?)老师有一个疑问,5句口诀中我4句都记熟了,但“三五”是多少我总是忘记(把“十五”擦去),怎么办呀?

  3、对口令:

  (1)大家都记熟了吗?敢不敢跟邹老师对口令?

  (2)同位对口令。

  4、补充口诀:

  一五xx

  三五xx

  五五xx

  四五xx

  二五xx

  5、齐背口诀。

  三、用口诀。

  谈话:乘法口诀我们背熟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1、利用板书:

  (1)把某些乘法算式的得数擦去,让学生说说得几?怎样想?2×5 5×1 3×5 5×5 4×5(2×5=10,想:二五一十)

  (2)“四五二十”除了可以计算4×5,还计算哪个乘法算式?“三五十五”可以计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一五得五”呢?

  2、边做边说口诀。

  5×3= 1×5= 5×2= 5×4= 5×1= 5×5= 4×5= 2×5=

  3、看图列式:

  4、列式解答:

  (1)每头大象运2根木头,5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2)每只小兔拔5个萝卜。

  3只小兔拔xx个。

  4只小兔拔xx个。

  5只小兔拔xx个。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开心吗?出示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內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情況及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二十一名,大部分来自移民家庭,经过两年的学习,这个班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探究,乐于合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所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礼品盒,大家想看看吗?(出示课题:看一看(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观察,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些要求:

  1、保持观察姿势,不能左瞧右看,随意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

  2、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的是几号面,这些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我相信大家都能按要求去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圆满完成观察任务的,有没有信心?(出示标有序号的长方体)

  二、参与活动,探究新知。

  (一)体验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也有不同。

  1、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

  2、通过讨论、交流,指名不同位置学生代表发言,说说自己看到了几号面?是什么形状?

  3、师:同样一个长方体,怎么有的同学看到的面是正方形,有的看到的面却是长方形呢?

  4、生讨论、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课件演示)

  (二)体验不同位置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师:我刚才听有的同学说只看到一个面,有的同学却看到了两个面,还有的同学看到了三个面。请看到一个面的同学挥挥手、看到两个面的同学点点头、看到三个面的同学拍拍手。

  提问:为什么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在不同位置观察时,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

  2、同学中有没有看到更多个数的面?那么,在同一位置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呢?

  3、生再次保持不变的观察姿势和位置,进一步细心观察,并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课件演示)

  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不仅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还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真棒!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做一个拍手游戏,想不想做?(师带领学生做拍手游戏,回顾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

  (三)认识各个面的名称。

  1、师:老师带来的礼品盒上标有数字序号,同学们说的时候很方便,可是生活中不可能给每个物体的面上都贴上这样的序号,怎样才能正确说出各个面的名称呢?其实,人们已经习惯给物体的各个面起一个名字了,大家在书上26页迅速地找一找,看看各个面都叫什么?

  2、谁能给老师的礼品盒上各个面贴上他们各自的名称?(出示另一长方体纸盒和名称标签)

  3、师:一般,我们把物体朝上的面叫“上面”,那么朝下的面呢?和观察者正对的面叫“正面”,那背后的面呢?相对于观察者右侧的面叫“右面”,那左侧的面呢?

  4、出示不同的长方体并变换位置,让学生指出各个面的名称,使学生加深对各个面名称的理解,知道这些面的名称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游戏一:猜一猜。出示26页情境图,先说说每个人各站在讲桌的什么位置,再猜猜他们各会看到讲桌的哪些面?最后动手连一连。(课件演示)

  游戏二:练一练。出示27页“练一练”4题,今天智慧爷爷买了生日礼物要给一位朋友过生日,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去凑热闹,他们各自看到礼物盒的那一面呢?先说说,在连连。(课件演示)

  游戏三:标一标。出示27页“练一练”1题,同学们还认识了物体各个面的名称,看谁能准确快速地标出“正面”“上面”和“右面”。(课件演示)

  游戏四:摸一摸。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纸盒,摸摸它的各个面,并对同桌说说每个面的名称和形状。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3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

  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谜底是:三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

  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

  4、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4题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欣赏图片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表演、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探究,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教具: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

  教学流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出示书中“倒影”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这些景色美吗?请大家再来看一遍,看看水上景物和水中景物的位置有什么关。

  生1:反过来了。

  生2:水上的山好象是往上长的,水下的山好象是往下长了。

  生3:水中的景物和水上的景物一模一样,可是水中的景物是倒过来的。

  师:所以,我们就把水中景物叫做水上景物的倒影,其实,平静的水面就是一面平放的大镜子。

  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生:镜子里。)

  师: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研究镜面对称。

  2、提出学习目标

  (1)照镜子,做各种动作(有关前后、上下、左右的动作,如往前走往后退、站立蹲下、刷牙等),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说说镜面对称的特点。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展示

  (1)学生个人到大镜子前照一照,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归纳本组同学的发现。

  2、全班展示

  生1:我看到了镜子里也有一个我。

  师:你的小眼睛可真亮,可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你吗?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的“像”。

  生2:我看到我做什么动作,镜子里的像也做一模一样的动作。

  生3:我发现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后退一步。

  生4:我发现我把手举起来,镜子里的像也把手举起来;我把手放下去,镜子里的像也把手放下去。

  生5:我蹲下,镜中的像也蹲下,我站起来,镜中的像也站起来。

  生6:我发现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也伸出左手。

  生7:不对,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伸出的是右手。

  师: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呢?请生7当镜外的人,生6当镜内的像,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并请生7边表演边向生6提问。)

  生7:我伸出的是左手,请问你伸出的是哪只手?生6:是右手。

  生7:如果我伸出右手呢?

  生6:我应该伸左手。

  生7:现在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6:知道了。

  三、模拟照镜子,体验特点,完成练习。

  1、进一步体验镜像的特点。

  (1)同桌之间,一个当镜子外的人,一个当镜子里的像,开始表演吧。(学生站起来自由地表演。)

  2、总结镜像的特点

  (前后、上下——不变)(左右——变)。

  3.完成练习

  第69页做一做和第71页第5题。

  四、拓展练习。

  师:人在镜子前是这样变化的,那么其他东西呢?请在纸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喜欢的东西,并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写或画,再用小镜子照,发现特点。

  全班交流反馈:

  生1:我在纸上写了2、3、4这几个数字,在镜子里是反过来的。

  生2:我写了“数学”两个字,在镜子里也是反过来的。

  生3:我写了“b”,在镜子里变成了“d”;我写了“p”,在镜子里变成了“q”,也是反过来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三、质疑再探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2.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四、运用拓展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小组里有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1. 是由( )组 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板书:8÷4=2(组)

  (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2.9幅 ,可以组成( )组 。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组 ,若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 )幅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3页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葡萄、盘子、盒子。学具:五角星、小棒、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生活,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

  教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

  学生独立分五角星,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现在屏幕上。

  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把8个五角星分成4堆,可以怎样分?哪一种是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几种不同的分法,并讨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2.探究按每份相同的个数平均分的方法

  (1)分葡萄。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例2)爸爸生日那天,妈妈买回18串葡萄,叫小华放在几个盘子里。妈妈说:“每盘放6串,可以放几盘?”爸爸说:“小华,如果每盘放2串,可以放几盘呢?”

  教师:小朋友,你愿意解决哪个问题呢?先猜一猜可以装几盘,再用学具代替葡萄分一分。

  学生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教师:这些葡萄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以小组为单位把分法记录在记录单上。分18串葡萄每盘放几串放几盘把学生的记录单按每盘放的串数多少整理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盘放的串数越多,分的盘数越少。每盘放的串数和放的盘数相乘得18等。(学生能发现多少算多少,教师不作要求。)

  3.探究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1)玩扑克牌。

  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都是把每一份分成了相同的数,也就是平均分。但是有些情况下我们分东西时不知道每份要分多少个,只有分完了我们才知道结果,比如玩扑克牌。你们玩过扑克牌吗?摸牌的时候是怎么摸的?

  学生:一人摸一张,摸完一圈再继续。

  教师:每一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叠扑克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玩扑克牌,每人可以摸到几张呢?

  (准备的扑克牌够每人摸4张)小组合作摸桌上的一叠牌。

  教师:你摸了几张牌,猜想一下你的同伴摸了几张,为什么?摸扑克牌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每组再增加一些扑克牌。现在要想把这些扑克牌平均分给一组的同学,你有更快的方法吗?

  小组内先讨论,再摸牌。各小组汇报摸牌的方法。

  可能的方法有:

  学生1:每人每次拿2张。

  学生2:每人每次拿3张。

  学生3:每人每次拿的肯定比4张多。

  学生4:先每人一次摸5张,再看剩下的张数,决定每人再摸几张。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法:为了保证结果是平均分,每人每次拿的扑克牌要一样多。

  (2)分铅笔。

  教师出示12支铅笔。

  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12支铅笔。如果把这些铅笔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个盒子放多少支铅笔?

  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各种分法。并请每次向每个盒子里装4支铅笔的同学介绍他的思考过程。

  三、课堂游戏

  做第73页课堂活动第3题。

  (1)介绍游戏规则:小组活动。轮流一人抓一次豆子,再把这些豆子平均分。能平均分成2堆就加2分,能平均分成几堆就加几分,再累计分数。其余同学如果能补充说出不同的平均分法,就给这位同学加1分。活动结束,每小组评出一名冠军。

  (2)教师示范抓一些豆子,请学生平均分豆子,并计分。交代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好玩的或你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还想继续学习平均分的知识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几个几相加”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把相同数连加的算式表述为“几个几相加”。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第1页放大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图上画的是鸡和免。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指名回答,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免一共有多少只?鸡一共有多少只?

  二、探索新知

  1、列出算式,说明依据。

  师:怎样列式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免的只数:2+2+2=6(只) 鸡的只数:3+3+3+3=12(只)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的依据:图中免子都是2只一组,有3组,鸡都是3只一组,有4组。

  2、观察算式,发现特点。

  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3、学习用“几个几相加”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

  师:“2+2+2”这个算式可以用3个2相加来表述。谁能说一说“3+3+3+3”可以怎样表述?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3+3+3+3”可以用4个3相加来表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2+2表示3个2相加是多少;

  3+3+3+3表示4个3相加是多少。

  让全班同学把上面的两句话齐读一遍。

  4、质疑。

  师:“3+3+3+3+3+4”这个算式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述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只有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才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述。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小棒按题意要求摆一摆,再填一填。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按题意要求摆一摆,并填一填,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练习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的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4、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探索新知,感受加法和乘法间的联防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探究引新

  1、出示课本第2页例题教学情境图。隐去图中的问题。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有意识地追问: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呢?

  2、列出算式,说明算法。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2+2+2+2=8(台)

  接着,让学生表述上面的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3、引入课题。

  师:求4个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乘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20

  教学内容:P17-18“辨认方向”

  教学目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3)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四.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五.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六.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七.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上一篇:雷雨教案(精选7篇)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