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语文
怎样学好语文
身为学生,学好语文,是提高成绩的核心因素,如何学好语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怎样学好语文,欢迎阅读!
怎样学好语文
1、勤于诵读的习惯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有关朗读、背诵的佳话。特别是明末著名文学家张溥的“七录七焚”的故事尤为著名。的确,要扎实提高语文素质,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从小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使儿童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简历、应聘书必须手写,不能用电脑打印,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的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美观大方,行款整齐
3、倾听、交流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但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自己发言积极,却不能静下心来倾听别人的发言。不少学生听老师讲课同学发言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
因为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都需要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行综合思维,从而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总而言之,无论是参与哪个层面的学习活动,静心倾听都是基础。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也很重要。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中规范口头表达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4、质疑问难的习惯
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自觉、主动地发现疑问、表述疑问、提出疑问与发展疑问,能对学习中的疑点问题进行反复质问、钻研、探究,能针对学习中的疑点问题询问他人、请教他人,和他人共同探究的学习习惯。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5、勤于动笔的习惯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里是指读书过程中的“划”、“批”、“注”、“摘”、“品”。这些不仅是阅读时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要求学生平时阅读课外书时,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阅读别人的书籍时,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积累下来;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何感想写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同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小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写日记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6、读书看报、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课内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 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可见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尤其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阅读才会向社会获取智慧。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不仅要让学生会读,还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能利用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脑网络来搜集信息,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树上盛开一朵美丽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拓展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一、第一眼看整体
主要看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不涂不抹;字数不多不少(少则”残废”,多则”臃肿”)。布局是否合理(头大尾长身子小、段少字多密麻麻)头尾短小精悍。开头结尾段字数均应控制在百字以内,否则,头大尾长身子小,比例失调,影响美观。段落稍微多一点。600-800字分4-6段为宜。选好文体。一般说来,如果写记叙文,运用小标题、日记体、分镜头式等片断组合法写成的文章清爽直观、疏密有致、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能给人整体美感的效果,易引起阅卷者的兴趣。
二、第二眼看审题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让阅卷人比较容易地明白你的观点:
1、 精心打造标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诚信照汗青》、《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问君哪得暖如许,为有爱心活力来》、《理想海阔凭鱼跃,选择天高任鸟飞》等。其中”诚信”、”爱心”、”选择”就是切题的字眼。
2、巧妙运用题记。
3、用心写好首尾。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老师寻找文章观点的”战略要地”,所以,如果写议论文,最好开头用言简意丰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以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另外,还可在文中反复紧扣文眼。三、第三眼看选材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若选材不能说明观点,则属牵强附会;若材料单调,则说理空洞无力;若材料平庸,则落入俗套。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使文章细腻、动人。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要做到:
(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
(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
(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要做到:
(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
(2)有漂亮的书写;
(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
(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写作方法“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怎样写作文呢?面对这个问题,相信无论对于国内的孩子还是我们这群海外的孩子都是一个大难题,一个困扰大家很久的大难题。但所幸的是,国内的孩子,面对写作文,即使再难也会七拼八凑地给你写上一大段。可怜的是我们这群海外的孩子,在缺少语言环境,缺少时间的情况下,又要让他们接触陌生的写作。这无疑又加重了他们学习的负担。这“写”吧,孩子犯难。不“写”吧,老师犯难。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1、全身心地投入阅读
阅读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读第一遍时,我们不要总考虑做题找答案,
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阅读,理解内容,获取信息、把握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尤其在读文学作品时,最主要的是情感体验,是与作者交流,要用心倾听来自世界的声音,头脑中重现以往的生活场景,激起心灵深处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审题者对文章内容的获得,都建立在仔细阅读、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因此所有的题目都一定是这个“本”的“末”,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2、用铅笔标画
为了提高效率,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边读边想,边看边画。给自然段标号,为重点段落的句子标号,找出重要的语句,在表示次序的词语前标出①②③等,都要用铅笔。这样不但有助于理解阅读材料,还不至于把卷面弄脏弄乱。审题时,题干上带引号的关键词语、括号里的说明,也一定用铅笔标出,这样可以抓住题目的重点。
3、掌握试题设计的顺序
阅读试题的设计总有一个规律,或总—分或分—总。关于“总”的试题无论在前还是在后,我们可以先看它,因为这正好和我们的阅读步骤一致,便于我们总体把握。关于“分”的试题一般根据文章从前到后,依次设题。知道这一点,一句题干顺利地在原文中寻找阅读区间,就能按部就班地答题。
4、题目之间可以互相启发
可能有这样的情况:某一题不会解答,这是可以先看下一道题目,或许可以从后一道题目中得到启发;有时后边的试题也能从前满的题目中找到灵感。
5、多角度思考,分点回答
有时答题的内容较多,千万不能写成一大片,既不分段也不分点,给老师判卷造成困难。可用①②③的形式分项作答,这样既可以使自己的答题思路清晰,又会让答案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