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知识积累 >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最新6篇】

分享 159067

分享

一个好的教案要怎么写?教案的标准格式是什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最新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篇一: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

3、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渗透多侧面观察分析的思维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逐渐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难点:能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教法学法:

①发现式教学法

②动手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录像;

2、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观察庐山;

3、房屋的房型图。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

活动1:观察一组图片,找出结论。

活动2:观察图片,注意这些图片的拍摄角度,你能挑出一组三视图的图片吗?

活动3:猜猜看:通过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来猜测实物是什么?

活动4:观察下图

如果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着三个几何体,分别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三、学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给出由4个小正方体形成的组合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如: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做一做:以小组为单位,用6个小立方体块搭出不同的几何体,然后根据搭建的几何体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验证,看谁画的图最标准、而后,全班同学根据某小组画的三视图来组合立体图形。

四、小结与反思:

1、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节课数学知识对平时的学习生活有何作用?

五、练习与作业:

1、能力作业:画出我校教学楼的三视图(以面向南为“从正面看”),或者画出你家的房屋(或设计)的平面图。

篇二: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的比,对应叫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和相似比的关系。

②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

①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的比和相似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②通过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比值的推倒,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教学思考

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感受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

在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式、课前准备、幻灯片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提出疑问“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是否只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性质?”从而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认真听课、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讲解

1、做一做

以实际问题做引例,初步让学生感知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和相似比的关系。

钳工小王准备按照比例尺为3∶4的图纸制作三角形零件,图纸上的△ABC表示该零件的横断面△ABC,CD和CD分别是它们的高。

(1)各等于多少?

(2)△ABC与△ABC相似吗?如果相似,请说明理由,并指出它们的相似比、

(3)请你在图4-38中再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

(4)等于多少?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

阅读课本材料,弄清题意,根据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画图,在练习本上作答。

依次回答课本提出的4个问题并加以思考

2、议一议

根据上面的引例让学生猜测,证明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已知△ABC∽△ABC,△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

(1)如果CD和CD是它们的对应高,那么等于多少?

(2)如果CD和CD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那么等于多少?如果CD和C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呢?

学生经历观察,推证、讨论,交流后,独立回答。

3、教师归纳

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学生理解、熟记。

归纳、类比加深对相似性质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例题讲解,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边BC=60cm,高AD=40cm,四边形PQRS是正方形。

(1)△ASR与△ABC相似吗?为什么?

(2)求正方形PQRS的边长。

阅读例题材料,弄懂题意,然后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写出解题过程。

四、探索活动:

如图,AD,AD分别是△ABC和△ABC的角平分线,且AB:AB=BD:BD=AD:AD,你认为△ABC∽△ABC吗?

针对此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展开小组讨论,充分交流后作答。

五、课时小结

指导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本节课主要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判定推导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学生畅所欲言,谈学习的体会,遇到的困难以及获得的启发。

六、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节选。

独立完成作业。

篇三: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篇三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总课题

空间几何体

总课时

第2课时

分课题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分课时

第2课时

目标

了解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认识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机构特征。

重点难点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概念的理解。

1引入新课

1、下面几何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或生成规律?

这些几何体都可看做是一个平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而成的。

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示。

4、旋转体的有关概念。

1、例题剖析

例1

如图,将直角梯形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例2指出图、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体构成的、

图图

例3

直角三角形中,将三角形分别绕边,三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哪一种简单的几何体?或由哪几种简单的几何体构成?

2、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几何体分别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

2、如图,将平行四边形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3、充满气的车轮内胎可以通过什么图形旋转生成?

1、课堂小结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及图形特征。

2、课后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列几何体中不是旋转体的是()

2、图中的几何体可由一平面图形绕轴旋转形成,该平面图形是()

ABCD

3、用平行与圆柱底面的平面截圆柱,截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作圆柱的一个底面收缩为圆心时,形成的空间几何体、

5、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一平面去截此圆锥,则底面和截面间的部分的名称是_________。

6、如图是一个圆台,请标出它的底面、轴、母线,并指出它是怎样生成的。

二提高题

7、请指出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三能力题

8、如图,将直角梯形绕、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ADCB图1A图2DBC

篇四: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篇四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明确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律及乘法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2、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学习重点:

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二次根式计算的结果要是最简二次根式。

三、过程

知识准备

1、满足下列条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2、回忆有理数,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3、回忆并整理整式的乘法公式。

方法探究1

⑴(512+23)x15

⑵(3+10)(2-5)

归纳:

尝试练习:

⑴(3+22)x6

⑵(827-53)6

⑶(6-3+1)x23

⑷(3-22)(33-2)

⑸(22-3)(3+2)

⑹(5-6)(3+2)

方法探究2

⑴(3+2)(3-2)

⑵(3+25)2

归纳:

尝试练习:

⑴(5+1)(5-1)

⑵(7+5)(5-7)

⑶(25-32)(25+32)

⑷(a+b)(a-b)

⑸(3-2)2

⑹(32-45)2

⑺(3-22)(22-3)

⑻(a-b)2

⑼(1-23)(1+23)-(1+3)2

⑽(3+2-5)(3+2+5)

例题解析

1、计算:(22-3)2011(22+3)2012。

2、若x=10-3,求代数式x2+6x+11的值。

3、若x=11+72,y=11—72,求代数式x2-xy+y2的值。

内反馈

1、计算12(2-3)=

2、计算⑴(2+3)(2-3)=

⑵(5-2)2010(5+2)2011=

3、计算:

⑴12(75+313-48)

⑵(1327-24-323)12

⑶(23-5)(2+3)

⑷(5-3+2)(5+3-2)

⑸(312-213+48)÷23

4、已知a=3+2,b=3-2,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a2-b2

⑵1a-1b

⑶a2-ab+b2

5、若x=3+1,求代数式x2-2x-3的值。

篇五: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对代数式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代数式的概念。对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代数式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代数式。如:2,m都是代数式。

等都不是代数式。

3.教学难点分析:能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的数量关系,即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一定要理清代数式中含有的各种运算及其顺序。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引起误会为出发点。

如:说出代数式7(a-3)的意义。

分析 7(a-3)读成7乘a减3,这样就产生歧义,究竟是7a-3呢?还是7(a-3)呢?有模棱两可之感。代数式7(a-3)的最后运算是积,应把a-3作为一个整体。所以,7(a-3)的意义是7与(a-3)的积。

4.书写代数式的注意事项:

(1)代数式中数字与字母或者字母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乘号简写作“·”或省略不写,同时要求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

如3×a ,应写作3.a 或写作3a ,a×b 应写作3.a 或写作ab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应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FormatImgID_0#

.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

(2)代数式中有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

(3)含有加减运算的代数式需注明单位时,一定要把整个式子括起来。

5.对本节例题的分析:

例1是用代数式表示几个比较简单的数量关系,这些小学都学过。比较复杂一些的数量关系的代数式表示,课文安排在下一节中专门介绍。

例2是说出一些比较简单的代数式的意义。因为代数式中用字母表示数,所以把字母也看成数,一种特殊的数,就可以像看待原来比较熟悉的数式一样,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只是另外还要考虑乘号可能省略等新规定而已。

6.教法建议

(1)因为这一章知识大部分在小学学习过,讲授新课之前要先复习小学学过的运算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上,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即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小学数学与初中代数的衔接,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首先要给学生多举例子(学生比较熟悉、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代数式,理清代数式中的运算和运算顺序,才能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从而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普遍性、简明性,也为列代数式做准备。

(3)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老师可选用一些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老师在讲解第一节之前,一定要对全章内容和课时安排有一个了解,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只有这样,我们老师才能教给学生系统的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自然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5)因为是新学期代数的第一节课,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好印象,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才能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呢?首先,你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比,英语口语好的老师,可以用英语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为学生说一段祝福语。第二,上课时尽量使用多种语言与学生交流,其中包括情感语言(眉目语言、手势语言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

7.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难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在小学我们曾学过几种运算律?都是什么?如可用字母表示它们?

(通过启发、归纳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用字母表示数的五种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

(2)乘法交换律 a·b=b·a;

(3)加法结合律 (a+b)+c=a+(b+c);

(4)乘法结合律 (ab)c=a(bc);

(5)乘法分配律 a(b+c)=ab+ac

指出:(1)“×”也可以写成“·”号或者省略不写,但数与数之间相乘,一般仍用“×”;

(2)上面各种运算律中,所用到的字母a,b,c都是表示数的字母,它代表我们过去学过的一切数

2、(投影)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步行要3小时,骑车要1小时,乘汽车要0.25小时,试问步行、骑车、乘汽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若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ν表示速度,你能用s与t表示ν吗?

4、(投影)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厘米,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用1厘米表示周长,则I=4a厘米;用S平方厘米表示面积,则S=a2平方厘米)

此时,教师应指出:(1)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或数的关系,简明的表示出来;(2)在公式与中,用字母表示数也会给运算带来方便;(3)像上面出现的a,5,15÷3,4a,a+b,s/t 以及a2等等都叫代数式。那么究竟什么叫代数式呢?代数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正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单独的一个字母以及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学习代数,首先要学习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明确代数上的意义

2、举例说明

例1 填空: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__________册;

(2)温度由t℃下降到2℃后是_________℃;

(3)棱长是a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4)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_______千克

(此例题用投影给出,学生口答完成)

解:(1)12n; (2)(t-2); (3)a3; (4)(1+10%)m

例2 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解:(1)2a+3的意义是2a与3的和;(2)2(a+3)的意义是2与(a+3)的积;

(5)a2+b2的意义是a,b的平方的和;(6)(a+b)2的意义是a与b的和的平方

说明:(1)本题应由教师示范来完成;

(2)对于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致引起误会为出发点如第(1)小题也可以说成“a的2倍加上3”或“a的2倍与3的和”等等

例3 用代数式表示:

(1)m与n的和除以10的商;

(2)m与5n的差的平方;

(3)x的2倍与y的和;

(4)ν的立方与t的3倍的积

分析:用代数式表示用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要注意:

①弄清代数式中括号的使用;

②字母与数字做乘积时,习惯上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四、课堂练习

1、填空:(投影)

(1)n箱苹果重p千克,每箱重_____千克;

(2)甲身高a厘米,乙比甲矮b厘米,那么乙的身高为_____厘米;

(3)底为a,高为h的三角形面积是______;

(4)全校学生人数是x,其中女生占48%?则女生人数是____,男生人数是____

2、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投影)

3、用代数式表示:(投影)

(1)x与y的和;

(2)x的平方与y的立方的差;

(3)a的60%与b的2倍的和;

(4)a除以2的商与b除3的商的和

五、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提出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叫代数式?

教师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

①代数式实际上就是算式,字母像数字一样也可以进行运算;

②在代数式和运算结果中,如有单位时,要正确地使用括号

六、作业

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的a,b,c,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张强比王华大3岁,当张强a岁时,王华的年龄是多少?

3、飞机的速度是汽车的40倍,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3,若汽车的速度是ν千米/时,那么,飞机与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4、a千克大米的售价是6元,1千克大米售多少元?

5、圆的半径是R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6、用代数式表示:

(1)长为a,宽为b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2)宽为b米,长是宽的2倍的长方形的周长;

(3)长是a米,宽是长的1/3的长方形的周长;

(4)宽为b米,长比宽多2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篇六:初中数学教案格式 篇六

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  /  周学时:  /

开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至第 周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章节名称

2、教学目的

3、课时安排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

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

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

8、教学参考资料

9、教学后记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精选5篇

下一篇:幼儿园游戏教案【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