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幼教资源 >

中班数学教案(通用21份]

天下分享 54118

天下 分享

中班数学教案:按数取物 推荐度: 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初中数学教案 推荐度: 中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高中数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中班数学教案(通用2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首尾相连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3页《自然测量工具》的材料数字印章;

  2、幼儿人手2张(红色纸长16.5cm,宽6cm;蓝色纸长30cm、宽2cm)。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熊猫缝纫店”开业。

  1、教师出示两块“布”和若干条“围巾”。

  2、教师讲述故事:熊妈妈有两块漂亮的“布”,它想用这些布给熊宝宝们做“围巾”,每块“布”能做几条“围巾”?哪块“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请小朋友们帮帮它吧。

  二、探索测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蓝色纸,引导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2、教师演示测量的方法。(将“围巾”平铺在“布”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重叠,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测量(一个是对的,一个是不够精确的),并引导幼儿明白正确测量的方法。

  师:“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个接一个的摆列量具。

  四、展示与交流。

  1、教师展示作业单,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2、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同样的“布”和“围巾”,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你们是怎么量出来的?

  3、教师分别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测量,其他幼儿进行验证看哪种测量的方法最正确。

  4、教师小结。

  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⒈、知道6添上1是7,了解7的实际意义。

  ⒉、感知数量6和7之间的关系,认识数字7。

  活动准备:

  ⒈、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送花灯》,数字卡片7、记号笔人手一支。

  ⒉、材料袋:7盏红灯笼、7只兔子、7个灯泡图。

  活动过程:

  ㈠数花灯,花灯,知道6添上1是7,了解7的实际意义

  1.小兔家准备元宵节,定了好多花灯。

  ⒉教师依次出示6张红灯笼图片,引导幼儿数数。

  师:请你们数一数,小兔订了几盏红灯笼?

  ⒊出示7只小兔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⑴小兔有几只?(7只)如果每只小兔要拿一盏红灯笼,够不够?

  ⑵是红灯笼多,还是小兔多?

  ⑶怎样让红灯笼和小兔一样多?

  ⒋小结:原来小兔家订了6盏红灯笼,又添上1盏,就有7盏红灯笼了,这样,每只小兔子都有一只红灯笼。

  ㈡点花灯,感知数量6和7之间的关系,认识数字7⒈师:红灯笼里要装上灯泡才能亮起来,数一数小兔准备了几个小灯泡?

  ⒉教师出示6张灯泡图片。

  师:请你们数一数,说说准备的灯泡够不够,还缺多少。

  ⒊小结:6个灯泡,又添上了1,就是7个灯泡,能让7盏红灯笼亮起来。

  ⒋认识数字"7"。

  ⑴7只小兔,7盏红灯笼,7个红灯泡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7)⑵数字"7"像什么?

  ⒌找找教室里的数字"7"。

  师:找找活动室里哪些物品数量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㈢我来送花灯,进一步感知数量7⒈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送花灯》。

  师:这里有"订单"和各种花灯,订单里写着每个动物想买的花灯品种和数量,请用连线的方法把花灯送到每个动物家里。数一数送去的`花灯各有多少?

  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㈣活动评价

  ⒈请个别小朋友讲述自己的作业。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送的,每个动物有几盏花灯?

  ⒉幼儿两两合作,互相交换,看看花灯有没有送对。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我最喜欢组织的是故事类的,儿歌我觉得要让幼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对于里面的文学语言比较不能理解,对于儿歌的意境也比较难体会。所以每次在组织儿歌活动的时候我都尽量找一些图片或用一些动作等来帮幼儿理解,让幼儿更好的体会儿歌、理解儿歌。

  今天所学的儿歌“数花灯”,所表现的情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不熟悉的,因此,我借助于视频,让孩子来观看元宵闹灯会的情景,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再帮助他们分类花灯来巩固记忆,所以,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孩子们在学习儿歌的同时也巩固了数量的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 篇3

  一、引起兴趣

  1、出示PPT:这是谁的家?

  小结: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一些小提示,能够让你猜的又快又对。

  2、南瓜房子里住着谁呢?(出示南瓜爷爷)

  3、你怎么知道它是爷爷呀?有胡子的就一定是爷爷吗?

  二、猜蔬菜

  1、南瓜爷爷家来了很多客人,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2、简单介绍封闭式数数的.注意点,一起来数一数。

  3、这些朋友都是谁呢?你是怎么猜到的?

  4、揭晓答案:一起看看到底是哪些朋友。

  小结:是呀,光看影子可以有很多种可能,看了图片就知道到底是谁了。

  三、个体选蔬菜

  1、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朋友一起来到南瓜爷爷家?

  2、出示告示“找邻居”:什么是邻居?

  3、南瓜爷爷还有要求呢,它要找“蔬菜”做邻居。

  4、什么是蔬菜呢?(自主讨论)

  小结:蔬菜是地里种出来,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5、幼儿进行自主选择

  四、集体交流讨论

  1、一起看看到底哪些是蔬菜。

  2、教师和幼儿共同逐一判断,对一些有不同意见的进行讨论。

  3、一起说说蔬菜的名字。

  五、延伸

  1、找到蔬菜邻居,快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南瓜爷爷。

  2、爷爷说,那快请这些蔬菜搬来吧:还记得是哪些蔬菜吗?

  3、看看,房子有几撞,蔬菜有几样?怎么办?

  4、大家有些按颜色分、有些按种类分,到底怎么分,林老师分类的本领最厉害,我们一起去问一问吧。

  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指出15以内的一排物体中任意一个物体是第几个。

  重点难点:

  1.指出15以内的一排物体中任意一个物体是第几个。

  活动准备:

  1.挂图:《第几个》。

  2.《我的数学》第20~21页。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数一数画面上一共有几名小朋友,再通过教师的提问指出小朋友在队伍的位置。

  1.小朋友排成了一排,这里一共有多少名小朋友?

  2.老师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请你从前往后数一数,第三个小朋友是谁?

  3.戴眼镜的小朋友分别站在队伍的第几个?

  4.穿点点连衣裙的小朋友站在第几个?

  5.站在队伍第11个的是哪个小朋友?他长什么样子?

  二、请幼儿打开《我的数学》到第20~21页,根据书上的'问题圈出相应的小朋友。再请幼儿互相就画面出题,找到画面中相应的小朋友。

  三、教师随意拿取教室里的物品排成一排,请幼儿互相提问来找到对应的物体。

  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的房子(有五间房子的平方一座;高五层,每层有一个房间的高楼一座;高三层,每屋有两间房子的高楼一座。)

  (2)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的图片各1张。

  (3)写有门牌号的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小动物们今天也要盖房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盖的房子吧。

  2、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五间平房,请幼儿帮小动物找新房。

  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住在从左往右数1——5的房间,依次是:第一间、第二间、、、、、、,请小朋友送动物回家。

  小动物们觉得新房子虽然很宽敞,可是却看不到远处的风景,于是小动物们商量了一下,又盖起了第二座房子。

  (2)出示高五层,每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请幼儿帮小动物们搬进第二层房子。

  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住在从下往上数1——5的楼层,依次是:第一层、第二层、、、、、、,请小朋友送动物回家。

  小动物觉得这栋楼房虽然很高,可是每一层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还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于是小动物们又商量着要盖第三座房子。

  师:小朋友猜猜小动物们盖得第三座房子会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每层有两个或三个房子)

  (3)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小猴子看到这样的楼房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小猴子搬新家?

  小兔子看到这样的楼房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小兔子搬新家?

  出示门牌号码102,请幼儿尝试理解含义。教师小结:原来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3、结束: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小动物都搬进了新楼房,很开心,我们一起来祝贺它们吧。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一起跳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小动物搬新居》这一数学活动让我体会到,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起着引领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使他们的大脑和双手都与教师积极互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活动第一环节我便向幼儿提出了“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这一问题,虽然很简单,却是这一活动的基础,它起着引导和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为整个活动能够自然而顺利地进行做了教好铺垫。

  从活动效果来看,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2、感知自然序列中的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自制10以内爱心扑克牌一幅,1—10的数字卡片一套,自制车牌号若干。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6页《爱心扑克》,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水彩笔。

  【重难点】

  学习区别单数双数

  【活动过程】

  1、区别单数双数。

  (1)出示1—10的爱心扑克牌,引导幼儿目测爱心的数量,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幼儿翻开《数学》第16页,将爱心扑克牌上的爱心两颗两颗全在一起,说说有什么发现。两颗两颗刚好圈完的试双数,还多出一颗的是双数。幼儿找出粘纸贴在对应的方框里。

  请幼儿看看老师拿来的扑克牌,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把单数扑克放在左边,双数扑克放在右边。配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说说10以内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2)游戏“抱双、躲单”。教师抱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把头埋在膝盖里抱住自己,表示躲起来。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小朋友抱住。

  2、区别单号双号。

  周末,汽车要实行限行。汽车限行是根据车牌号的尾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来确定的。教师公布限行规则:日期的单双数与车牌号尾数的单双数一致,可以通行;反之,限行。

  教师告知幼儿今天是几月几日,请幼儿判断今天是单号车通行还是双号车通行。依次出示自制车牌号,如A·361,B·452,C·527,D·814等。请幼儿辨别。

  3、双号车请通行

  出示《数学》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这一天是双号车,请你仔细找找车牌号尾数为双数的车,并在方框里打钩,表示可以通行。

  中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一次区角活动时于锦鹏小朋友突然问我:“石老师我们班的皮球呢?”这时另一个小朋友马上说:“在柜子里,不对不对,是在柜子上面。小朋友们都互相争论起来”。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上下的辨识》这节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能够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活动准备】

  1、球、苹果、玩具狗、各一个。

  2、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好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啊?(教师出示篮球一个)。还有一位好朋友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它在哪啊?到底是谁?咦!找到了,原来它藏在书下面啊!快出来跟我们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最喜欢吃的苹果,很高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二、互动游戏,初步引导幼儿辨别上下

  1、教师:哎哟!是谁在咬我呀?―“原来是小狗啊!你也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游戏么?”

  出示玩具狗,以小狗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汪汪,想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教师说:“汪汪狗你想跟我们小朋友玩什么游戏啊?(和汪汪狗说悄悄话)我知道了,好的。”

  2、汪汪狗想请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然后汪汪狗会躲起来,当你们听到:汪汪汪的时候就可以睁开眼睛把汪汪狗找出来,并说出你是在哪找到的。

  3、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4、游戏结束后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

  三、利用游戏巩固上下的空间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玩得开心么?球宝宝、小苹果、汪汪狗。还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有小汽车、花篮、洋娃娃、铅笔、灯笼好多好多的玩具要送给小朋友们,它们也在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吧!

  2、欢快的背景音乐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3、教师适当引导幼儿: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找找到椅子下面看看……找到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在那里找到的。分别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能够说出:小汽车在桌子的下面、铅笔在书的上面……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将所有的礼物都找到了,而且还能说出他们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掌握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空间方位。但是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需要课后加以辅助练习。

  中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背景

  纲要中提倡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我班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总数有了概念,但对于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能力。本班的来园签到墙饰是一列有四节车厢的小火车,每节车厢坐10名小朋友。幼儿对“来园乘车”环节非常感兴趣,因此,我想由此入手来培养幼儿用10以内数学经验解决生活、游戏中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总和10以内的两数相加的方法,会说出结果。

  2、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健康快车”操作墙,羊羊插片若干,计数用水彩笔若干、玩具插片若干。

  2、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点数有了概念。

  重难点分析

  把两数用两种不同的物体(事物)表示,数出总和。解决措施:用不同层次的代表两种事物的计数物反复进行实际练习,把两种不同的“羊羊”插片用实际男女幼儿来排排站,体现出总人数,使幼儿接受,认同两种不同的事物数在一起得出总数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孩子们来园时插羊羊了吗?提问:第一车厢的男孩儿来了几个?请举手,让我们数一数:1、2、3,一共来了三个男孩儿。第一车厢的女孩儿谁来了让我们数一数:1、2、3、4、5、6,一共来了六个女孩。请问:第一车厢一共来了多少人?8个、9个、10个幼儿猜着说。我们的答案不一样,怎么办?老师有一个好办法。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再现:

  (1)请第一车厢实际幼儿手拿“羊羊”插片,男孩女孩各站一排。

  重难点:先各站一排各数出总数,然后合成一排,再数出总数。

  2、操作羊羊卡片,算出总数。

  (1)喜羊羊和美羊羊各代表男孩儿、女孩儿;

  (2)教师用羊羊插片在黑板上演示过程。

  (3)老师出题,幼儿操作。

  例:第二车厢来了两名男孩儿、四名女孩儿,请幼儿先点数排列出两张喜羊羊卡片,再点数出四张美羊羊卡片,然后合成一排点数出总数。

  3、分组操作练习:

  (1)分组:喜羊羊、美羊羊卡片计数组、水彩笔计数组、玩具插片计数组、男孩、女孩列车组。

  (2)讲清规则和操作方法:用同一种颜色的水彩笔可以代表男孩儿,换一种同样的颜色可以代表女孩儿;同一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男孩,另一种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女孩儿。老师说请几名女孩儿几名男孩儿上火车,你们就从自己的材料中相应地摆出几个,然后再合成一排数出总数。

  (3)自由选组。

  (4)教师出题,幼儿分别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或本身来算出总数。

  三、结束部分。游戏:我们的火车开动了

  老师当火车头,走到哪一桌,那一桌的小朋友就依次上火车。在教室里开上一会儿。

  中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会正确感知数量6和7,认识数字6和7。

  2、能按数字正确匹配相应数量的物品。

  3、能大胆地表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重点:

  会正确感知数量6和7,认识数字6和7。

  活动难点:

  能按数字正确匹配相应数量的物品并大胆地表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认识数字1到5。

  物质准备:

  教具:5、6、7数字卡,5、6、7实物卡。麦思操作单一张。

  学具:(1)、5、6、7数字卡,5、6、7实物卡

  (2)、盖印章8份,排小熊4份。

  (3)、圈一圈12份

  (4)、种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数字儿歌。(师幼边念边出示数字卡1到5)。

  二、基本部分

  1、新授

  认识数字6和7,理解6和7的实际意义。

  (1)、出示数字卡6,引导幼儿观察字形,幼儿自由讲述。

  (2)、师:对,它是数字6,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3)教师出示6个数量的物品卡,引导幼儿理解6放入实际意义。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卡匹配。

  2、游戏

  (1)盖印章、排小熊

  玩法:根据提示的数字在相应的'方框里盖上同等数量的印章或排上小熊。

  (2)卡片:数物对应

  玩法:将同等数量的数卡和物卡进行匹配玩找朋友的游戏。

  (3)圈一圈

  玩法:根据各人手上的数字卡,圈出相应数量的小汽车。

  提高组:种花

  三、结束部分

  师幼玩大家来找茬的游戏。

  中班数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知道相邻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通过操作比较和交流,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数卡(用夹子夹好挂在胸前)、一份贴纸娃娃,大数卡(1——6)

  操作作业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数学游戏:数字接龙

  1、教师与幼儿相互拍手报数:“我拍1”、“我拍2”……

  2、看数卡1——5,迅速说出比数卡上数字多1或少1的数。

  (二)认识相邻朋友。

  1、理解“相邻”一词的含义。

  师“每个小朋友左右看看,说一说左边最靠近自己的朋友是谁,右边最靠近自己的朋友是谁。我们就可以说XX和XX是我的相邻朋友。

  2、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相邻朋友是谁。

  3、认识相邻朋友的号码。

  幼儿说说自己是几号,自己的相邻朋友是几号和几号。

  师:XX,你是几号?(5号)你左边的相邻朋友是谁?是几号?右边的相邻朋友是谁?是几号?小结:你是5号,你的相邻朋友是4号和6号。

  (三)认识相邻数。

  1、给数字宝宝贴贴纸娃娃。(胸卡上是数字几,就贴几个贴纸娃娃)

  2、比较相邻朋友所贴贴纸娃娃的多少。

  和自己的相邻朋友比较贴纸娃娃的个数,说一说谁多谁少。

  3、认识2的相邻数。

  提问:2号幼儿贴了几个贴纸娃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他左边的相邻朋友贴了几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1和2比怎么样?(1比2少1)他右边的相邻朋友贴了几个,用数字几表示,3和2比怎样?(3比2多1)

  小结:1比2少1,3比2多1,像这样:排在前面比它少1,排在后面比它多1的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强调相邻数)

  4、说说其他数的相邻数,并说出少1、多1的关系

  5、游戏:寻找相邻数

  每个幼儿手拿一张数卡,老师出示数卡,问道:“小朋友,我问你,XX的相邻数在哪里?”手拿该数相邻数的小朋友一边跑过来一边说“在这里,在这里,XX的相邻数在这里”。小朋友要记住自己数卡上的数字,是数字宝宝的相邻数就赶快跑到他的旁边来。

  (四)小组操作

  1、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

  第一组:填空格(先看看空格前有几个点子,再看看空格后有几个点子,想想空格里应该印几个点子)

  第二组:填空格(先看看空格前是数字几,再看看空格后是数字几,想想空格里应该贴上数字几)

  第三组:添去点子(想想怎样使三排点子和数字一样多。)

  中班数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学习进行记录。

  2、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

  根据标记正确点数相应的图形数量。

  难点:

  对总数标记的认识

  活动准备

  教具:几何实物图片1张(红色、蓝色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统计表一张。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教师:“图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颜色、形状不同)“它们分别有几个?”

  2、认识统计表,学习记录。

  教师:“这张表格上有什么?”帮助幼儿理解统计表的含义。重点帮助幼儿认识各标记的含义。

  教师:“这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圆形标记,表示所有的圆形;这是红色圆形标记,表示红色的圆形。)

  教师:“这个统计表该怎样进行记录?”帮助幼儿在图表相应的位置上记录。

  提醒幼儿根据标记将所点图形的数量记录在标记后面的横线上。

  3、幼儿根据标记点数图形数量,教师记录。

  二、小组活动:图形分类记数。

  1、教师讲解活动要求:在对应的标记后面点数图形的个数,用数字进行相应的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三、活动评价

  将个别幼儿的作业进行展示,引导幼儿集体进行评价。

  中班数学教案 篇13

  设计思路:

  在和爷爷奶奶共同庆祝“重阳节”活动后,孩子们不仅更深的感受了爷爷奶奶的爱,同时也尝试着通过各种方式关心爷爷奶奶--回家和爷爷奶奶聊聊,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区角活动中有的画画,有的用彩泥制作,有的用图形拼贴为爷爷奶奶做了很多的礼物,表达着自己对爷爷奶奶的关爱之情。小班时,孩子们已经能口手一致点数和唱数,进入中班,日常活动中碰到数数时,孩子们慢慢能用“目测的方法”,逐渐不满足单一的手指点数,于是基于孩子们日常活动中的零星经验,借助孩子们为爷爷奶奶制作的各种礼物,通过选礼物--送礼物的情境,引导孩子尝试不受物体大小、排列位置的影响默数7以内数量,并能正确说出总数,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爷爷奶奶的爱。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大小、排列位置的影响学习默数7以内数量,并能正确说出总数。

  2、在送礼物的情境中激发对爷爷奶奶的爱。

  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每个孩子收集一张爷爷奶奶的合影照片;做过调查表《爷爷奶奶的一天》,并体验过爷爷奶奶每天都很辛苦,我们要关心爷爷奶奶。

  2、礼物:每份礼物(颜色、大小、排列位置不同)都是孩子们在区角中用多种方法和材料制作的。

  3、“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记录单、水彩笔、数字4---8、固体胶

  4、kt板上布置爷爷奶奶的家(上有门牌号码5---7),

  5、礼物卡片(幼儿自制)

  6、录音机、音乐《给爷爷奶奶捶捶腿敲敲背》

  活动过程:

  一、挑选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

  1、孩子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爷爷奶奶吗?今天我们就来给爷爷奶奶挑选礼物吧!知道爷爷奶奶喜欢吃什么吗?

  2、先去超市看看有些什么东西,然后计划一下为爷爷奶奶挑选什么礼物?有多少?把它记下来——

  出示记录单,引导解读

  3、个别指导:

  重点:你是怎么数的?还有更快的.方法吗?

  二、分享交流记录单

  1、你给爷爷奶奶挑选了什么礼物?有多少?

  2、你是怎么数出来的?谁能用更快的方法数出来的?(教师小结)

  3、我们一起来猜猜这个小朋友给爷爷奶奶挑选了什么礼物?是多少?(教师小结)

  4、张老师也挑了一样礼物,我们来比一比谁能用最快的方法数出来。

  5、一共是多少呢?(教师小结)

  三、给爷爷奶奶送礼物

  1、爷爷奶奶都笑眯眯的看着我们,等我们送礼物呢,你都认识谁啊?

  2、先想好你准备把礼物送给谁的爷爷奶奶?再问问好朋友她的爷爷奶奶喜欢什么礼物?想要多少呢?这样你送的礼物才是爷爷奶奶最喜欢的!

  3、问好的小朋友就可以去送礼物啦!比比谁给爷爷奶奶送的礼物又对又多!

  4、个别指导

  提醒:看看礼物都送对了吗?

  5、纠错:我们一起来找找礼物都送对了吗?

  应该送给谁呢?我们一起用最快的方法再来数一数。

  四、情感激发

  1、爷爷奶奶收到我们的礼物真开心,那我们除了送礼物让爷爷奶奶开心以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开心呢?

  2、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就不用麻烦爷爷奶奶了,爷爷奶奶累了我们可以——?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目标来看,定位比较恰当。孩子通过活动基本达成目标。

  活动进行过程中,环节比较紧凑,孩子的兴趣非常高,语言表达比较完整,从中能激发孩子对爷爷奶奶的爱。第一、二环节,从记录情况看,孩子能看懂记录单,并能用正确的方法记录,表述也较清楚,只有个别孩子出现了数错的现象,通过纠正环节孩子能发现并就及时纠正。第三环节,孩子在给爷爷奶奶送礼物的时候,能力强的孩子不仅自己都送了,而且还能帮助其他的小朋友纠错,这些孩子也很乐意接受,在大家的努力下,基本上爷爷奶奶都受到了自己喜欢的礼物,个别错误的也在纠错环节中一一解决了。最后一个环节更使孩子的情感得以再次激发,因此整个活动在很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结束了。整个活动最欠缺的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只有师生互动,缺乏了生生互动,没有把集体的经验让大家分享。比如:当孩子说出一种比较快的方法(两个两个数),这是这个孩子的个别经验,我当时就很快的做了小结,忽视了全体孩子,其实完全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来数一数,让这种方法得以巩固。这样一种方法应该贯穿整个活动,那么相信在本次活动中孩子的数数能力能够提升的更好些。

  中班数学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活动准备

  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中班数学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或≠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积极思考问题,能用恰当的语句表述操作活动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幻灯。

  2.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幻灯。

  这是谁?嗨!大家好!我是米奇,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儿童公园逛一圈,里面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如果你想玩,就要闯过一道一道的'关卡才能玩到里面的东西。

  2.闯关。

  (1)分类。

  我们出发吧。怎么了?一把大锁锁住了,我们去闯第一个。有哪些动物?请你来分类,,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哪些动物生活在天空?哪些动物技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地上?我们来检验一下,看看你们说的对不对?闯关成功,看看第一个项目玩的是什么?

  (2)闯第二关。

  又一把大锁锁住了。看看谁来了?有几只猫?小猫喜欢吃什么?有几条鱼?小猫和鱼一样多吗?小猫和鱼一样多,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别人一看就知道它们一样多。出示=,就是这个符号,我们叫它等号,我们把=放在小猫和小鱼的中间,就表示小猫和小鱼是相等的、是一样多的。闯关成功,看看第二关玩的是什么?

  (3)闯第三关。

  看来了几只小兔?小兔喜欢吃什么?有几个?小兔和萝卜一样多吗?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别人一看就知道它们不一样多。出示≠,就是这个符号,我们叫它不等号。

  等号和不等号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把≠放在小兔和萝卜的中间,就表示小兔和萝卜是不相等的、是不一样多的。

  我们看看这一关玩什么?

  (4)第四关。

  我们坐上小火车出发。还有一关啊?这一关要考验你们了。有几只小狗?几根骨头?一样多吗?用什么符号表示?

  这又是谁?几只熊猫?又有几根竹子?一样多吗?用什么符号表示?

  3.幼儿操作。

  第一组:数一数各有几个,然后用等号和不等号表示。

  第二组:根据数字添画物体,使它们变成一样多、。

  4.教师检查。

  中班数学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能按8以内的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巩固对8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2、运用目测接数的方法感知、判断8以内的数量。

  3、能较仔细地进行操作,注意保持幼儿用书画面的整洁。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了数字8,有目测接数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和学具。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小蝌蚪》。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扮演小蝌蚪游进教室,并根据歌词内容表演。

  二、看数字找蝌蚪。

  1、教师:青蛙妈妈遇到了一件伤心的事情,它找不到自己的宝宝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教师:你知道每只青蛙妈妈生了几个宝宝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青蛙身上的数字说出它生了几个宝宝。

  3、教师:河里游来了一群一群的蝌蚪宝宝,这群蝌蚪宝宝要怎样数才能又快又对呢?先看哪边?有几个?再接着数……4、教师:这些蝌蚪宝宝分别是哪位青蛙妈妈的孩子呢?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说出每群蝌蚪的数量,然后再将蝌蚪的数量和青蛙身上的数字进行匹配,帮助青蛙找到蝌蚪宝宝。

  三、操作活动。

  数一数、连一连。观察画面青蛙身上的数字,认一认是数字几,再用目册接数的方法判断画面上有几个小蝌蚪,最后用连线的方法帮蝌蚪找妈妈。

  四、评价活动。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情况,对画面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反思:

  农村的孩子对青蛙和蝌蚪非常熟悉,能很流利的说出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生活习性。通过活动在解了青蛙的出生和生长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幼儿特别喜欢动手操作,我把快乐诗画与本节活动相结合,更符合幼儿特点,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

  中班数学教案 篇17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2.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

  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3.看黑板画,数一数,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一样多?(添画少的小动物,观察谁比谁多1?谁比谁少1?教师讲完,幼儿动手画)4.运用听觉感知数,比比谁的耳朵灵。如老师请个别幼儿学动物叫声(数量是5以内),其他幼儿回答:"是哪种小动物的叫声?共叫了几声?"5.游戏《乒乓球》结束活动。

  课下延伸:

  点子卡片练习,添画小动物。

  中班数学教案 篇18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师:

  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中班数学教案 篇1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完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具有初步的理财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合理想象。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有初步的理财意识。

  (三)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PPT绘本、、统计表、信封、10元、5元2元纸币、1元硬币、笔。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人民币、会20以内加减运算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PPT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能认出图片上的动物吗?

  幼:鳄鱼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幼:尖尖的牙齿

  师:鳄鱼有一副尖锐的牙齿,给你们怎样的感觉?

  幼:很凶……

  师: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看似凶猛的鳄鱼身上。

  播放PPT2(听故事)

  师:1)这样的想法到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幼:要还给主人。

  师: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应该无归原主。

  过渡:那我们的小鳄鱼是怎么想的呢?

  播放PPT3可是小鳄鱼决定要去找钱包的主人

  小结:原来看似凶猛的小鳄鱼和你们一样,都有着一个诚实的心。

  二、理解故事、预测发展

  (一)自主阅读,猜测故事情节。

  1播放PPT4

  师:但是小鳄鱼在寻找钱包主人的路上会遇到了3件事情,我们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仔细阅读一件事情,待会把你们小组看的这件事情告诉大家。

  xx阅读事件1

  师:请第一小组来介绍一下,小鳄鱼遇到的第一件事情。(请一名幼儿介绍)

  师:小鳄鱼会用这钱帮助老鳄鱼吗?听一听故事里师怎么说的?(听故事)

  小结:小鳄鱼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用。

  xx阅读事件2

  师:小鳄鱼遇到的第二件事情?(请一名幼儿介绍)

  师:你们都相信小鳄鱼能控制自己,不去买漂亮的鞋子吗?来听听到底怎么回事吧!(听故事)

  师:小鳄鱼在看到最渴望的红靴子时,她是怎么想的呀?

  幼:她想从钱包里拿出一点钱出来……

  小结:是呀,小鳄鱼的内心有些动摇了,不过好在最后还是控制住了自己不好的想法。

  xx阅读事件3

  师: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小鳄鱼还能控制住自己吗?(请一名幼儿介绍)

  幼:小鳄鱼在饮料点,很渴……

  师:小鳄鱼真的会做到吗?我们往下听(播放故事)

  小结:面对这么多的诱惑,小鳄鱼还能坚持到最后,控制住自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师: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事情要我们像小鳄鱼一样学会控制的,你们遇到过吗?(生活中哪些事情我们需要控制的)

  (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生活中需要我们控制的事情还真不少,看来呀,你们真的长大了。

  过渡:那最终小鳄鱼找到钱包的主人了吗?我们接着往下听。

  (二)互动讨论,经验再现

  1、播放PPT5、播放PPT6播放PPT7(听故事)

  师:分享、消费、投资理解这三个词语吗?

  幼:分享就是把好吃的东西和大家一起吃。

  师:和别人共同享受,还有补充吗?

  师:有时候,一件高兴的事,一份好的心情同样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分享的。

  师:那消费呢?

  幼:买东西

  师:给自己买需要的东西。

  师:知道什么是投资吗?

  幼:股票、买房子、做生意……

  师:投资就是让钱生钱,把小钱变成大钱。

  2、播放PPT8

  师:小鳄鱼会拿三个信封里的钱做什么呢?(边说边PPT演示,帮助幼儿已有经验再现)

  幼儿:分享里的钱会去帮助老鳄鱼、消费里的钱去买鞋子和饮料、投资里面的钱……

  师:小鳄鱼说谢谢你们给它这么多建议,到底做什么投资?它还得仔细考虑一下,

  三、小组操作,分配钱币

  (一)播放PPT9介绍人民币

  师:如果你们也像小鳄鱼一样有一笔钱,你准备怎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这些钱都认识吗?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它的颜色,形状、大小都不一样。

  (二)分组操作,分配钱币、并记录

  1、交代要求:现在我们四人一组、先商量、再分配,并在信封上做好记录。

  (现在我们四人一组每组都准备了三个信封,请你们先商量这些钱要去干什么,然后再分配这三个信封,最后在每个信封上写上金额。)

  师:先商量什么?(这些钱准备去干什么,怎么分配这三个信封;)

  2、幼儿分组操作。(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该小组的分配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3、统计每个小组的分配情况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分配情况吧。

  小结:第一组分享最多,看来你们比较有爱心,第二组消费最多,比较懂得生活哦,第三组投资最多,是一群小财迷哦。(为每组分的做多的部分贴上的标记)

  四、情感迁移,回归生活

  师: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准备把每个信封里的钱去干什么呢?

  小结:其实我们每个小组都分配了三个信封,在自己享受的同时,还不忘记与别人分享,不过,不是每个人做了善事,都会有回报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公益的心。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水果宝宝。

  2、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方面,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和味道。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桔子、梨子各若干个,并用布袋包好。

  2、切成片的水果,并用牙签插好。

  3、课件:西瓜宝宝图,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1、出示西瓜图。

  小朋友你们看,他是什么啊?(西瓜)

  对,西瓜宝宝今天要过生日,谁想去啊?还可以带一个宝宝去,就是布袋里的宝宝。请你们摸一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宝宝。

  2、幼儿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

  二、认一认

  1、请小朋友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幼儿说出自己布袋中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

  2、请手中是红色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圆圆的宝宝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香蕉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3、请小朋友把你的宝宝放在桌子中间。这些宝宝合起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你们还吃过哪些水果呢?老师出示课件(水果图),幼儿根据图片回忆。

  三、说一说

  1、现在请小朋友带着你的宝宝到西瓜宝宝家去。可是,西瓜宝宝不认识你的宝宝,你应该怎么介绍呢?请个别幼儿尝试。(老师当西瓜宝宝:“你是谁啊?你的宝宝叫什么名字?他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大家一起来。

  四、尝一尝

  1、小朋友,欢迎你们。我准备了好多好吃的,请大家尝一尝,尝好了还要过来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

  2、幼儿品尝。

  3、组织交流。

  五、小结。

  今天我很高兴和小朋友一起认识了许多水果宝宝,知道了它们的颜色和形状;还品尝了许多水果,知道了他们的味道。谢谢你们。

  教学反思。

  1、您设计的活动是否适合您的儿童?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趣味性,符合中班的幼儿需要和年龄特点,本次活动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活动中吃水果的环节。幼儿在认一认的环节中每个幼儿都对水果感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孩子说话的欲望,调动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说一说你喜欢的水果,幼儿各抒己见,我用肯定的话语赞扬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后更加喜欢动脑思考,引起幼儿共鸣,激发其他幼儿积极思维。活动中幼儿体验到认知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就习得了知识。

  2、有几个儿童参与不积极,这是为什么?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在提到“你还知道哪些水果”时,反应不是太积极,说的还是眼前的水果,只要极个别的幼儿能说出一些其他的水果,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少,很多水果都没见过,有的幼儿虽然吃过,但让他回忆以前吃过的水果就有了难度了。我的引导不够,准备也不是太充分,我应该多找一些水果图片,让幼儿观察,这样可能就会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中班数学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初步理解5的概念,认识数字5。

  2、能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会按一定规律进行点数排序。

  3、体验数字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

  2、在信封的正反两面分别贴有图案和圆点个数一致的和不一致的各若干个,5个信封当中装有数字1、2、3、4、5,其他都是小小的数字5。

  3、若干个箩筐,若干糖果。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播放课件)

  原来是喜羊羊(喜羊羊:嗨,大家好,我是喜羊羊,我有一个很漂亮的密码箱,

  可是我把密码忘记了,你们能帮助我找到密码吗?密码就藏在三个神奇的箱子里)

  2、出示密码箱与三个神奇的盒子。

  二、回忆旧知--复习巩固数字1、2、3、4。

  1、教师打开第一个盒子,寻找实物图与圆点图一致的信封。

  教师:这里有一张提示的纸条,上面说,密码就藏在圆点和图案的数量一样多的信封里。

  2、请全体幼儿拿出信封,观察实物图和圆点图的对应情况。

  教师:请小朋友拿出椅子底下的信封,如果是一样多的到老师这边来,如果不一样多,放回椅子底下(幼儿第一次操作)。

  3、请图案和圆点一致的幼儿打开信封查看密码。

  找到数字:1、2、3、4。

  教师:你们信封上的圆点有几个?图案有几个?一样多吗?

  你是怎么数的?打开信封看一看里面有什么?

  密码箱的.密码一共由5个数字组成,我们已找到4个数字,还有1个数字藏在哪里呢?

  三、探究新知--初步感知数字5。

  1、教师打开第二个盒子,请全体幼儿寻找实物图和圆点图都是5的信封。

  教师:让我们一起打开第二个神秘盒哦,这张纸条上说,还有一个数字藏在圆点和图案的数量

  都比4多1的信封里,比4多1是几?我们去找一找,到后面的桌子上去找(幼儿第二次操作)

  2、教师与幼儿一同出示数字5。

  教师:你们找的信封上的圆点有几个?图案有几个?一样多吗?我们一起打开信封,看看是数字几?

  3、理解5的概念:5可以表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刚才老师的数字5表示5个萝卜,小朋友的5表示什么?

  4、尝试打开保险箱,了解1-5的排列顺序。

  教师:我们把五个密码数全找到了,根据5个数字的顺序播放多媒体,出现错误,怎么办?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个神秘盒到底告诉我们些什么?(请幼儿按要求进行密码排序)。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5的数量。

  1、打开保险箱,请每位幼儿拿对5颗糖果。

  教师:密码箱终于打开了!哇,出现了好多糖果(激发幼儿快乐情绪),刚才喜羊羊悄悄跟我说了一句话:

  为了庆祝我们的成功,请小朋友吃糖,每个人拿5颗。

  五、结束部分

  随音乐跳舞庆祝。

  中班数学教案 篇2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继续学习并运用10以内加法的运算。

  2、发展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谣:我来问,你来答。

  师:一只小鸟天上飞,两只小鸟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鸟儿飞?

  幼:一共三只鸟儿飞。

  师:两只蝴蝶空中飞,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蝶儿飞?

  幼:一共五只蝶儿飞。

  师:三条小鱼水中游,两条小鱼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条鱼儿游?

  幼:一共五条鱼儿游

  二、复习“+”

  师:在加法计算中我们要用到一个符号,叫什么呢?

  幼:加号,等于号。

  师:(出示“+”)“+”表示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它出现在哪里就表示要把它两边的两个数加起来。

  三、幼儿观看多媒体学习看图列算式。

  1、师:天上飞来了3只蝴蝶,又飞来了4只蝴蝶,问天上一共有几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师:算式怎么列呢?先飞来的三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

  幼:用数字3表示、

  师:后飞来的4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幼:用数字4表示。

  师:那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蝴蝶我们要用到什么符号呢?幼:加号。

  师:3+4=?幼:7、

  师:这道题我们列的算式是“3+4=7”。

  四、幼儿观看多媒体并在洞洞板上操作。

  1、师:听音乐取学具。

  2、师“打开棋子盒,取出蓝色的数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顺序摆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数字10的后面。取出蓝色的带“+”

  的那柱棋子把“+和=”摆在第9行数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回棋子盒。

  3、师: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来了4只小猴,问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猴?这个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师:(出示多媒体)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什么?

  幼:2表示先来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来的4只小猴,6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只小猴。

  4、师:天空中飞来了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问一共有几架飞机?

  请小朋友取出红色的带飞机图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的左下角红柱子上,开始操作。

  (等幼儿摆好后,看多媒体进行验证)

  师:一起说一说列的`算式。

  幼:2+3=5

  5、师:水中有4条鱼,又游来3条鱼,问一共有几条鱼?请幼儿在洞洞板上直接摆出算式。并请一名幼儿来前面摆算式,然后集体验证。

  6、(没有图,老师读题,让幼儿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师: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虫,又来了3只小鸡,问一共有几只小鸡?请幼儿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五、请幼儿自己创编应用题并口头列算式。

  六、听音乐收学具。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6、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上一篇:中班语言教案[精编21份]

下一篇:小班语言教案 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