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全国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培训测试及答案

分享 94348

分享

1. 以下哪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有病原体

B. 有传染性

C. 能引起大流行

D. 有感染后免疫

参考答案为: C

2. 关于传染病, 以下哪个描述是不准确的?

A. 传染力大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危害也大

B. 致病力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C. 毒力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D. 传染力指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参考答案为: A

3.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 人群普遍易感。 目前认为能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

A.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B.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发病人数增加

C.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隐性感染人数增加

D. 以上三种说法都可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

参考答案为: A

4. 100 万人口的地区, 共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 5000 例, 死亡 400 人。 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死亡率为多少?

A. 500/10 万

B. 40/10 万

C. 0.08

D. 0.92

参考答案为: C

5. 传染病之所以能传播、 流行, 三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环节:

A.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文化因素

B. 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C. 发病率、 死亡率、 病死率

D.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参考答案为: D

6. 穿脱个人防护装备, 尤其是脱卸个人防护装备时, 必须在场指导或协助的人员是:

A. 经过培训, 掌握穿脱技术的人员

B. 疾控人员

C. 技术人员

D. 参与疫情处置人员

参考答案为: A

7.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进行按压闭合时需:

A. 单手拇指和食指同时按压

B.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

C. 单手食指和中指同时按压

D. 随意按压闭合即可

参考答案为: B

8. 手套和口罩佩戴时均需进行的检查是:

A. 防水性检查

B. 接口完好性检查

C. 材质检查

D. 气密性检查

参考答案为: D

9. 脱卸防护服的过程中, 为了减少污染面对人身和环境的污染, 需要遵守的原则:

A. 内裹外

B. 折叠

C. 清洁

D. 快速脱卸

参考答案为: A

10. 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过程中, 每一步完成后均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A. 手卫生

B. 更换手套

C. 更换口罩

D. 没有必须执行的操作

参考答案为: A

11. 判定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时, 活动及接触调查应开始的时间:

A. 出现症状前 2 天

B. 出现症状当天

C. 就诊当天

D. 确诊当天

参考答案为: A

12. 县(区) 级疾控机构接到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新冠肺炎病例后, 应完成初次流行病学调查的时限是:

A. 48 小时

B. 24 小时

C. 12 小时

D. 6 小时

参考答案为: B

13.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 应于出院后多长时间接受随访复诊?

A. 第 3、 7 天

B. 第 5、 10 天

C. 第 2、 4 周

D. 第 3、 6 周

参考答案为: C

14. 目前我国大多数新冠肺炎病例的转归是怎样的?

A. 均为轻症, 完全治愈

B. 均为重症, 预后不好

C.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D. 轻症和重症各占比 50%

参考答案为: C

15. 新冠肺炎病例的潜伏期是:

A. 2-4 天, 多为 3 天

B. 1-14 天, 多为 3-7 天

C. 5-25 天, 多为 10-15 天

D. 15-30 天, 多为 18-21 天

参考答案为: B

16. 分析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信息, 以下哪个变量最可能发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

A. 报告医院

B. 年龄

C. 性别

D. 现住址

参考答案为: D

17.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病前多少天有境外旅居史, 可认为存在境外输入病例的可能?

A. 发病前 2 天至隔离前

B. 发病前 14 天

C. 发病前 1-14 天

D. 发病前 3-4 天

参考答案为: C

18. 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哪种方法开展病例搜索?

A. 病毒全基因测序

B. 排查密切接触者

C. 统计模型估算

D. 分析性流行病学

参考答案为: B

19. 以下哪种方法不可能发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

A. 病例对照研究

B. 医疗机构医生报告

C. 病例个案调查

D. 重点场所、 单位和人群健康监测

参考答案为: A

20. 以下哪种方法不用于调查新冠肺炎病例感染来源?

A. 病例访谈

B. 抽样调查

C. 大数据调查活动轨迹

D. 病毒基因测序

参考答案为: B

21. 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指:

A. 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开始, 或无症状感染者阳性标本采样当天开始, 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B. 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 2 天开始, 或无症状感染者阳性标本采样前 2 天开始, 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C. 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 14 天开始, 或无症状感染者阳性标本采样前 14 天开始, 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D. 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后 2 天开始, 或无症状感染者阳性标本采样后 2 天开始, 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参考答案为: B

22. 以下不属于密切接触情形的是:

A. 直接照顾患者或提供诊疗、 护理服务者

B. 密闭环境下共餐、 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C. 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1 米内) 接触人员

D. 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中, 不同间软卧包厢内的乘客

参考答案为: D

23. 以下关于密切接触者管理方式正确的是:

A. 密切接触者在低风险区可采取居家隔离

B. 14 岁以下的儿童密接要视同成人单独隔离

C. 半自理及无自理力人群原则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D. 必须设陪护人员时, 要求无基础性疾病, 非老年人

参考答案为: D

24. 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管理期限:

A. 7 天

B. 10 天

C. 14 天

D. 21 天

参考答案为: C

25. 关于密切接触者管理流程, 错误的是:

A. 书面或口头告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缘由、 期限、 法律依据、 注意事项和疾病相关知识。

B. 每天早晚对密切接触者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 并询问其健康状况, 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

C. 医学观察期限为进入隔离点开始算起 14 天。

D. 出现发热、 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需立即报告、 诊治,采集标本、 实验室检测、 排查。

参考答案为: D

26. 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 实验室检测部分必须要写的内容?

A. 发病过程

B. 入院查体情况

C. 采样时间、 采样单位、 标本类型、 送检单位、 检测结果

D. 病例的密接人员

参考答案为: C

27. 新冠肺炎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 病例的活动史一般从发病前多少天开始写起?

A. 14 天

B. 4 天

C. 2 天

D. 当天

参考答案为: A

28. 聚集性疫情流调报告中的背景部分, 下列中的哪项必须要交代?

A. 本次疫情被发现的具体情形

B. 所有病例的发病情况

C. 本次疫情的传播链

D. 病例潜伏期

参考答案为: A

29. 聚集性疫情流调报告中的临床特征和三间分布描述部分, 发病时间特征通常使用什么形式展示?

A. 散点图

B. 流行曲线

C. 地图

D. 表格

参考答案为: B

30. 下列哪项能描述聚集性疫情中病例之间的传播关系

A. 病例地点分布图

B. 病例时序图

C. 病例传播关系链图

D. 代间隔图

参考答案为: C

31. 推动信息化进程的因素有:

A. 建立部门合作, 数据共享的工作机制

B. 搭建集约化平台, 承载多源数据, 开展综合治理和分析

C. 推广应用, 提高政府、 机构、 企业、 民众参与率

D. 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为: D

32. 以下哪类人通过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难以甄别

A. 确诊病例

B. 疑似病例

C. 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D. 与确诊病例有过间接接触者

参考答案为: D

33. 以下哪项不属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局限性?

A. 静态调查, 难以掌握信息动态变化情况

B. 调查手段单一, 一旦调查对象不配合将束手无策

C. 无法通过调用外部数据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进行复核验证

D. 验证病因假设的效能不足

参考答案为: D

34. 关于大数据、 信息化技术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作用, 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A. 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 采集和应用过程需要依法依规

B. 大数据技术在判断病因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C. 数据采集、 传输、 储存、 应用全流程均需要确保数据安全

D. 打破数据壁垒的最佳方法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参考答案为: B

35.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A. 以健康为中心, 实现对全过程动态信息管理

B. 以数据全面分析为导向, 向基层采集尽可能多的数据

C. 打通最后“一公里” 网络瓶颈, 实现联防联控数据交互

D. 建立常态化人群健康大数据共享服务生态

参考答案为: B

备注: 本参考答案作答后可达到 90 分以上, 顺利通过考试。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上一篇: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活动总结范文5篇_清明节活动总结

下一篇:五一劳动节英语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