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这次范文网为您整理了《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篇一:《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飞”和“夺”,通过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天险:两岸高山峻岭,大渡河水流湍急,涛声震耳欲聋,铁索桥在风中摇荡。
教师引语: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板书:泸定桥)于是,为攻夺天险,长征中一场最为悲壮的战斗打响了!(板书:飞夺)
2、昨天,我们很多同学都提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交流汇报
1、课题“飞夺泸定桥”中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通过刚才的阅读,谁能围绕课题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
教师随机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主要写了红四团28日早上接到紧急命令,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在敌人前面,攻下天险泸定桥,消灭了守城敌人,获得胜利。
3、同学们,在刚才读课文中有问题吗?现在可以把你们读书思考后仍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但要注意,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
学生可能会提出:
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敌人为什么要喊“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课文本来应该主要写攻天险泸定桥,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篇幅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部分内容?
……
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很不错的问题,咱们随着课文的阅读,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或者老师遗忘了的话,你们最后再提出来,好不好?
4、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解决。(学生读书思考)
谁为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学生谈看法。(学生可从天险角度、敌人情况、时间紧、路程远、任务重等方面说)
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三、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1、请大家再读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
①用“——”和“~~”分别画出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怎样克服困难的?
困难:A、高山峻岭;B、敌人阻击;C、一整天没吃饭;D、对岸敌人出现火把;E、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翻山越岭;B、击溃敌人;C、忘记饥饿和疲劳;D、点火赛跑;E、冒雨前进;F、智斗敌人;G、敌宿营,我照进……
②说一说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
学生谈看法,结合所画的句子来说。
如:机智——与敌人的对话;
顽强——克服重重困难:山高路远、忍饥挨饿、冒雨摸黑、与敌作战;
……
2、和同桌一起配合读一读,把红军的英勇顽强读出来。
3、我们大家来试一试,女生来读描写困难的句子,男生来读红军英勇地克服困难的句子。(男女生轮读)
三、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1、老师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另外几个问题,都与天险泸定桥密切相关,那就让我们读读第6自然段,看能否再次自己解决疑问。
同学们,请你们边读边画一画表现泸定桥十分险要的词语,准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可能)
②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桥下水流湍急,掉下去必死无疑)
③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过桥等于到敌人的枪口上去送死)
如有同学在课前收集了关于泸定桥的资料,也可以请其读给大家听一听。
2、小结。
泸定桥险象环生、大渡河水流湍急、敌人凶狠嚣张。对于红军来说,真的是天险难越啊!同学们,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我们大家一起体会体会泸定桥的险,行吗?(教师引读: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向桥下一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
3、下面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刚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泸定桥这天险和对岸两个团的敌人,已很难攻打了,若再加上增援的两个旅,这场仗就更难打了。难怪课文里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四、体会“攻天险”,再次感悟
1、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但面对天险和敌人的防守,红四团是怎样攻打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8、9自然段,看你对这支红军队伍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读书后讨论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谈到:
在“抢时间”那几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的英勇顽强;在“攻天险”这两段中,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他们的奋不顾身:失足落水会牺牲;枪弹打中会牺牲;烈火烧身会牺牲……可以说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他们还是很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从团长、政委到二连、三连,都是那么不怕牺牲。
最令人敬佩的是二连的22位英雄:他们是突击队员,课文写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正因有了这些英雄们的舍生忘死,在泸定桥上才杀出了一条血路,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
3、体会得真不错。脚下是涛天巨浪,身边是枪林弹雨,桥头是熊熊大火,对岸是凶狠的敌人,红四团的战士们正是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刻骨的仇恨,才使他们“飞”过了天险,粉碎了敌人的妄想,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让我们满怀着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8、9自然段吧!
4、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8、9自然段。
5、让我们回到1935年,再来看看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录像:电影《大渡河》中“飞夺泸定桥”片段。
6、看得出,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这群舍生忘死的英雄深深地震撼了。战士们“攻天险”这些场面直接给我们展示出了红军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精神。那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时间紧、路途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写时间紧、路途险,更能表现出红军的英勇顽强;正因天险如此之险,居然被红军攻下了,才说明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现在能谈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可从自己所体会到的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顺序等方面去谈)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3、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通过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真能干!老师相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红四团的高大形象一定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老师更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叔叔一样坚强勇敢!
篇二:《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二
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作为一种极为复杂而又要求高度精确的工具的语文,要掌握它,就更须反复多次的实践。正如吕叔湘先生讲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十册第24课(浙教版第十一册第2课、语文a版第十册第13课、北师大版第七册第5组、沪教版第九册第12课、教科版第七册第9课)《飞夺泸定桥》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语言训练。训练一⒈第1 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交代了飞夺泸定桥的时间──(“1935年5 月”), 在“1935年5 月”下面划一横线,注上“时间”;地点是──(“天险大渡河”),在下面划注“地点”;人物是──(“北上抗日的红军”),划注“人物”;事情是──(“飞夺泸定桥”),在课题下划注“事情”。⒉谁能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顺序把课文主要内容说一说?再按“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顺序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顺序说?(“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地点──事情──人物──时间”等)。这一训练是以发展思维为核心,推动学习语言,进而认识语言文字与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概括课文中心内容基础上,既对学生进行了多变性的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熟练地使用语言;既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熟悉句子的组合和变换,又有助于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同时边读边圈注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二⒈“关键”谁查了字典,字典上怎么解释?(比喻事物的紧要部分)⒉本课指对什么事的紧要部分?(指对于红军北上抗日,向大渡河挺进,能不能夺下泸定桥这事的紧要部分。)⒊这个紧要部分,也就是关键又是什么呢?(抢在敌人援兵前面赶到并夺下泸定桥)⒋为什么说它是关键呢?引说引读:从时间上看──(十分紧迫);时间只剩下──(二十多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从兵力上看──(悬殊很大):红四团只有──(一个团),而敌人已有──(两个团),并且武器比红军──(好),又有──(天险阻挡,易守难攻),如果再增加──(两个旅援兵),那夺桥就──(更难了),整个红军就有可能被困在桥头,所以说──(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⒌出示:想想、填填、读读。 是保证产品畅销的关键。 是学好本领的关键。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是 。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是 。 的关键是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 ,考虑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这项训练,首先有助于学生理解“关键”在课文中的意思,又从课文中发展到其他事情,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扩大到一切事情中都应抓关键,从而大大丰富了课文的思想内涵;第三发展了学生的联想,有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作用,在训练中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训练三⒈默读课文4 、5 自然段,看看红四团在抢时间急行军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道路崎岖、敌人的阻击、暴雨、天黑、饥饿、疲劳、敌人援兵点火把赶路) ⒉这些困难归纳起来可分为哪几个方面?(自然方面、自身方面、敌人方面) ⒊红军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读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 困难如何克服表现出的精神自然 自身 敌人 这个训练先把书读薄,即进行提炼概括;然后进行逻辑分类;再把书读厚,即对语言文字进行品评,从“翻山越岭”、“冒雨摸黑” 克服来自自然方面的困难,看出红军不怕一切艰难险阻;“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疲劳,表现出顽强战斗的精神;“击溃”几股敌人的阻击,“索性点起火把” 同敌人赛跑,表现出大智大勇。学生在朗读、思考中激起对红军战士无比崇敬之情,领会文章中心思想。训练四⒈默读第6 自然段,分层、列小标题。(桥上难、桥下险、桥头恶)⒉看插图,想象桥上摇晃情形。①“荡秋千”是什么情景?②引读: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③这说明桥上──(十分难攀爬)。⒊ 看看桥下。①“心惊胆寒”怎么理解?这是从什么角度写河水的?(从人的感觉方面)②“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是从哪个方面来写河水的?(样子,也就是视觉方面)。③“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河水的?(声响,也就是听觉方面来写)④这句话从人的感觉、视觉、听觉三方面写出大渡河水的又急又猛,说明桥下──(十分险恶)。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①“凭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他们没有红军勇往直前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仅仅靠这天险)②“飞过来吧”含有什么意思?(a 、在敌人眼内,这没有木板的铁索是无法过的,除非长翅膀“飞”;b 、在敌人看来,红军就是能攀索过来,在他们强大的火力封锁下,也无法到达桥头,除非能从空中突然“飞”降下来;c 、敌人十分狂妄,瞧不起红军;d 、敌人太狂傲,自以为万无一失。⒌作者为什么要从桥上难、桥下险、桥头恶三层来写泸定桥?(写形势的险恶,夺桥的艰巨,就更能衬托红军战士勇往直前,不怕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个训练中小标题概括层意,剖析桥下三个方面,敌人喊叫的意思等都是由具体理解到抽象概括,而抽象思维是较高的思维能力,它要有具体的理解为基础,又要有提炼概括的能力,强调抽象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升华学生的理解,推进思维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篇三:《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三
目标:
情意:感受、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知识: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能力: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初步学习总结中心思想。
重点,难点:
1、抓住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言行,让学生体会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
2、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对人物言行的语句品味,来领会中心。
3、红军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表现?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在1935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长征中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通课文。
2、交流朗读。
3、出示“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看插图。
4、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用[ ]括出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
交流出示句子。
①桥险——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齐读,读出桥险的语气。
②重要性——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齐读,读出泸定桥的重要性。
5、理清文章脉络
①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②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出示:17、飞夺泸定桥
╱ ╲
赶到 夺下
交流:2-5 6-8
6、按事序分段。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1、过渡:红军为了北上抗日,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遇到了种种困难。红军遇到哪些困难呢?
2、下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选择完成:
找到描写困难的句子。(赶到——,夺下~~~)
概括地说出遇到哪些困难。
在此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填空:
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困难__________ __________
红军表现__________ __________
3、自学
三、导学
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一)飞:
①读句并概括:
时间紧:时间只剩下二十多各小时了
路途远: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
路难行:漆黑的夜里,泥泞
天气恶劣: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出示:
赶到泸定桥
困难: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天气恶劣,敌人增援
②师引:
红军战士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
1、时间紧——
2、路难行——
3、天气恶劣——
4、敌人增援——
③谈感受
夺:
①读句并概括:
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战……
出示:
夺下泸定桥
困难桥险,水急,敌狂
②感受:比以前更危险了。
③师引:
红军战士在夺取泸定桥时,同样遇到了重重困难,
1、桥险——
2、水急——
3、敌狂——
红军虽然遇到了——,但他们毫不畏惧。
在课文第三节中有两句重要的句子,快速找出,出示齐读——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齐读1、2、3节,说说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师:如果不抢在敌人前面,红军就难以夺下泸定桥。他们如何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的呢?
(二)小组分角色朗读,思考红军与敌人赛跑有几个来回?
从“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开始到第五节结束。
1、回答:几个来回?(3个)
2、出示填空,概括交流,然后两组读红军,两组读敌人。
敌人点起火把,红军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
敌人问红军哪个部分的,红军告诉敌人是碰上红军撤下的。
敌人停下宿营,红军冒雨摸黑前进。
(三)谈感受
红军表现:忘记,冒雨,踩着拿,背,带,攀 穿过,冲进,搏斗
自由读7、8节,要读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出示填空: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指名读填空,引读第7、8节。
(四)揭示文章中心
课文记叙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
四、引申
1、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非常多,在我们课文中已学过不少,请你说说看?
《大雪山》,《草地夜行》
出示: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65年前的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战争史上惊动天地的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过程中谱写的最为壮丽的英雄诗篇。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象征中华威、民族魂,它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介绍影片《长征》
一场悲壮惨烈的湘江之战拉开了影片的序幕,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撤出江西苏区,突围西征,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夺金沙江,飞越大渡河,巧妙地摆脱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翻越大雪山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共同北上。到达西康阿贝地区后,张国焘恃兵自重,公然分裂红军。面对危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果断率红军继续北上。
1936年10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甘肃东部胜利会师完成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设计:
17、飞夺泸定桥
赶到泸定桥 夺下泸定桥
困难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 桥险,水急,敌狂
天气恶劣, 敌人增援
红军表现 忘记,冒雨,踩着 拿,背,带,攀
穿过,冲进,搏斗
篇四:《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谈话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l.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三)疑点
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四)解决办法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飞夺”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分别理解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还可结合看录像,体会任务的艰巨,在全文学完后,再归纳写作方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纳小结,共同探究,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回到整体,提炼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动手搜集资料,课上通过初读了解故事梗概,精读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达到理解深入,表达清楚,课后交流感受,共同提高。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板书课题)
(二)结合课文前的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2.细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全班交流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1)“飞夺泸定桥”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一)交待本节课学习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重、难点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教师要注意引导,结合学生的回答,概括出“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教师板书:抢时间、攻无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重点抓两方面: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引导学生概括出:时间紧、路程长这两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飞夺泸定桥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主要概括出: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提示学生把红军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和敌人作战的精神表现出来。)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可先看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语言文字谈感受,体会红军奋不顾身的精神。)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师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指导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全班同学自由选择最易写清的字,练写两遍。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